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4-11-2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向相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如实提供证据。
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证据,应保密。
任何一方伪造证据、隐匿证据或毁灭证据的行为,无论属于何方,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
1. 主体合法要求调取证据的人必须具有合法身份。例如,在调取证人证言时,必须有两名以上司法工作人员进行调取;辩护律师收集与本案有关的证人证言,必须征得人民法院的准许;制作书证的副本、复制件、拍摄物的照片、录像以及有关证据的录音时,制作人不得少于两人;生理或精神上有缺陷或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为证人。
2. 程序合法要求调取证据必须符合法定程序或方式。例如,在询问证人时,应事先告知其如实作证的义务和作伪证的责任;询问证人应在证人所在单位、住处或司法机关进行,不得另行指定其他地点;对人身伤害的医学鉴定有争议需要重新鉴定或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应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书证的副本、复制件,视听资料的复制件,物证的照片、录像,应附有制作过程的文字说明和原件、原物存放处的说明,并由制作人签名或盖章;向单位收集、调取的书面证据材料,必须由提供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印章。
3. 方法得当要求调取证据应采取正确方法。例如,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有时设有“犯罪陷井”,引诱犯罪的特殊情况,如在假币犯罪和毒品犯罪中,侦查人员通过“卧底”或利用“线人”诱使犯罪行为人进行假币、毒品交易时被当场查获并取得的证据。
严格来说,通过“引诱犯罪”获取的被告人犯罪证据不符合我国刑事诉讼证据规则,但考虑到我国当前的政治、法制和治安环境,利用这种侦查手段在侦破一些重大刑事案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对于“引诱犯罪”,筆者虽然不主张严格禁止,但认为在启动“引诱犯罪”的程序上应严格规范,以使其成为享有国家侦查权的侦查机关在掌握犯罪嫌疑人已经犯罪或将要犯罪的确切线索情况下,在经法定授权后,严格按照法定程序积极推进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一种特殊侦查手段,以达到查获犯罪事实、追究犯罪嫌疑人法律责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