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5-01-12
未成年人犯罪后,家长应引导孩子主动自首,如实交代罪行。自首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从轻量刑情节之一,对量刑产生直接影响。即使是已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未被司法机关掌握的其他罪行,也可视为自首,对所供述的罪行仍可考虑从轻处罚。
如果孩子是在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被迫犯罪,或者是初犯、偶犯,或者与整个犯罪活动没有密切联系,家长应帮助孩子收集保留能证明相关情况的证据,并及时提供给公安机关,这些证据是保护孩子最有力的工具。
未成年人犯罪通常受外界因素影响,如果能及时抓住立功赎罪的机会,则有可能减轻甚至免除处罚。如果犯罪分子有重大立功表现且具备自首情节,甚至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因此,家长要明白如何帮助孩子立功赎罪,这非常重要。
涉及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识繁多而复杂,家长如没有时间亲自查询,需要聘请一位优秀的专业律师来帮助解决问题。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若以下列情形之一为准,将被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如果未成年人已满14周岁,实施抢劫行为,则构成抢劫罪。在量刑时,应从轻或减轻处罚。如果情节轻微不予刑事处罚,需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情况下,政府也可收容教养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