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2-16
在法院强制执行时,如果被执行的公司账户没有资金,法院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拍卖等执行措施,也可以对被执行人的其他财产进行搜查。此外,法院还可以将被执行公司加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实施限制高消费等措施。
对于民事赔偿中经法院强制执行但无力偿还债务的情况,法院可以中止执行,待被执行人具备执行能力后随时恢复执行。而如果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却拒不履行,且情节严重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将面临刑罚。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但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履行义务的范围。
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时,必须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予以执行。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的情形包括:
(一) 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
(二) 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
(三) 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承担义务;
(四) 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
(五) 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当中止执行的情形消失后,执行可以恢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