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4-10
商誉是指企业在其生产、流通和与此有直接联系的经济行为中逐渐形成的,反映社会对其生产、产品、销售、服务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的信誉。商誉是企业因经营管理有方等原因而长期形成的某种信誉,包括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是企业的一种综合优势。商誉的构成因素包括内在因素(商誉主体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水平)、外在因素(商业道德、商业质量、服务质量、资信、价格)以及与商品生产流通有直接联系的广告宣传等。
商誉权是指商誉主体依法对其创造的商誉享有的专有权以及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商誉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商誉权具有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和时间性等特征。
商誉是企业获取正常盈利水平以上收益的一种能力,是企业的一种超额收益能力。商誉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财产,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商誉作为一种综合的抽象,必须依附于商誉主体,并与商誉主体相得益彰。商誉的表现形态有正负之分,良好的商誉具有完美性和创造性,会变成企业超额收益能力;反之,负商誉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会产生消极作用。商誉主体不惜较大投入去创造良好商誉,同时采取各种措施防止他人对自己商誉的损害。
商誉侵权是指一切对他人商誉权带来损害的行为。商誉侵权行为可分为两种:一是通过假冒他人商号、商标、地理标志、商品特有包装装潢等手段,坐食他人商誉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从而损害他人商誉权的行为;二是通过诋毁、贬低手段,削弱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从而损害他人商誉权的行为。
商誉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商誉侵权行为主体应当是同业竞争者;侵权人在客观上实施了违反法律规定、违反商场交易原则和商业道德的商誉侵权行为;侵权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并且往往是出于不正当竞争的目的;侵权人的侵权行为造成了损害结果。
商誉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类:一是假冒他人商标、商号、地理标志等,侵犯商誉主体因商誉而应获得的超额收益;二是诽谤竞争对手,损害其商誉。
对于商誉侵权中的假冒行为,可以依照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包括制止侵权行为、罚款、责令赔偿损失等措施,追究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可依照刑法的相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商誉侵权中的诽谤行为,可以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追究其民事责任,依照该法的规定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可依照刑法的相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