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祸得到对方谅解可不可以免刑事责任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诉讼 > 交通事故诉讼程序法律知识

车祸得到对方谅解可不可以免刑事责任

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5-03

 
169986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责任人要承担赔偿的责任,车祸造成严重后果可能会构成犯罪的,那么车祸得到对方谅解能不能免刑事责任?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车祸得到对方谅解可不可以免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车祸造成刑事犯罪,但得到被害人或其家属的谅解且犯罪情节较轻,可以免除刑事处罚。如果不免除刑事处罚,法院可以酌情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九条,当事人和解的情况下,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相关人员的意见,审查和解的自愿性和合法性,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九十条,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建议从宽处理。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建议从宽处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交通肇事罪构成要件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的安全。交通运输是指与铁路、公路、水上及空中交通输相联系的一定交通工具与交通设备。这类交通运输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紧密相关,一旦发生事故,将危害到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安全,并造成公私财产的广泛破坏。因此,该行为本质上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客观要件

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主体不能理解为仅指驾驶交通工具的人员,而应理解为一切直接从事交通运输业务和保证交通运输的人员以及非交通运输人员。

主观要件

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行为人在违反规章制度时可能是明知故犯,如酒后驾车、强行超车、超速行驶等,但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应当预见的情况下,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虽已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了严重后果。

延伸阅读
  1. 轻伤二级刑事案件可以不起诉吗
  2. 交通事故一人死亡检察院免于起诉合法吗
  3. 刑事和解后能开出无犯罪记录吗
  4. 刑事案件撤销了还查吗
  5. 打断双腿不赔钱判刑咨询

交通事故诉讼热门知识

  1. 同一交通事故两个受损失的可以同案起诉吗
  2. 几年的交通事故还能重新诉讼吗
  3. 提起交通诉讼注意事项是什么
  4. 交通事故上诉答辩状怎么写
  5. 武汉交通事故案件诉讼的基本程序.doc
  6. 交通事故上诉需要什么材料
  7. 交通诉讼适用哪些程序,交通诉讼如何开庭审理
交通事故诉讼知识导航

交通事故解决方案

  1. 碰瓷处理指南
  2. 交通肇事逃逸
  3.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4. 交通事故全责无责划分
  5.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流程
  6.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划分
  7.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流程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