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24-05-0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条规定,遗产是指公民在死亡时留下的个人合法财产。遗产的产生与公民生前或死亡时的个人合法财产有关。而死亡赔偿金是在受害人死亡后才产生的,不存在于公民死亡时。因此,死亡赔偿金不符合遗产的法律特征,不能作为遗产处理。因此,死亡赔偿金与遗产继承不能同时进行诉讼。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之三款规定,赔偿义务人在受害人死亡时除了应当支付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为丧葬事宜支付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根据第二十九条规定,死亡赔偿金的计算基准是根据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照二十年计算。但对于六十周岁以上的人,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对于七十五周岁以上的人,按照五年计算。
综上所述,可以确定死亡赔偿金是对死者收入减损的赔偿,其性质是赔偿义务人支付死者家属或法定继承人的财产损失。因此,死亡赔偿金不属于遗产,应由死者家属或法定继承人享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九条中使用了“死亡赔偿金”的称谓,而在同一司法解释的第17条中使用了“死亡补偿费”的称谓,导致了对同一事项使用不一致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一些法律和法规对死亡赔偿金进行了规定,但由于规定不统一,导致相互之间存在不协调的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对赔偿权利人的保护,也导致了司法实践中的混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死亡赔偿金进行了新的规定,这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死亡赔偿金的概念。
死亡赔偿金或抚慰金并非对死者生命本身的赔偿,因为生命本身是无法用金钱进行计算的。死亡赔偿金的目的是抚慰死者的近亲属。因此,对于死亡赔偿金的性质仍有进一步的探讨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