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履行合同造成对方损失怎么办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履行 > 合同履行原则法律知识

因履行合同造成对方损失怎么办

点击数:31 更新时间:2024-02-25

 
168435
双方签订了合同,就应该要按照合同的内容好好的去履行。但是,其中一方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没有想到给对方造成了伤害,在给对方造成了伤害之后,也担心被对方追究责任,因履行合同造成对方损失怎么办?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详细介绍相关知识。

履行合同造成对方损失的处理方式

根据合同法规定进行赔偿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未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按照违约责任进行赔偿。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然而,赔偿额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在订立合同时预见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合同中违约责任的确定

构成违约责任的要件和归则原则

合同违约是指当事人未履行、不适当履行或者迟延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形。合同违约主要原因包括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文化知识局限以及对主要条款的重视不够。合同执法偏宽客观上纵容了违约行为的发生。合同违约不仅有损于合同的严肃性,不利于保证交易安全,还会损害企业的信誉和形象,甚至可能失去国际市场,不利于对外交流与合作。因此,入世后需要加大对合同纠纷案件的执法力度。

在审理合同纠纷案件时,应明确以下问题:

1、违约责任的构成和归则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要求在发生合同违约责任后,只有违约方存在过错的情况下,才能承担违约责任。如果违约方虽然存在违约事实,但对违约没有故意或过失的过错,那么就不应承担违约责任。虽然过错责任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合理性,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它增加了守约方举证的困难,增加了法院认定事实的难度,并且其应用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由于违约发生的纠纷中,违约方违约过错的程度很难有一个准确的量化标准,因此,过错责任的认定实际上取决于审判人员的主观判断,也不能排除人情关系对过错责任认定的影响。

2、无过错原则

根据《合同法》第107条的规定,在法院审理合同案件时,只要查明当事人确实未履行合同的事实,并排除了不可抗力的外在原因,就可以认定当事人存在违约行为,无需反复举证。从过错原则到无过错原则的转变是合同法制度的重大改革。

对于未支付价款或报酬的情况,当事人可以要求对方支付相应的金额。对于迟延支付价款或报酬的情况,应当支付逾期利息。对于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履行不符合约定的情况,当事人可以要求对方履行合同。根据合同法第107条的规定,在法院审理合同案件时,只要查明当事人确实未履行合同的事实,并排除了不可抗力的外在原因,就可以认定当事人存在违约行为。

延伸阅读
  1. 赠与人的瑕疵担保责任
  2. 如何投诉不退加盟费的问题
  3. 不履行合同报警有用吗
  4. 合同违约前的正常履行处理方法
  5. 房租逾期多久不交算违约

合同履行热门知识

  1. 合同法律师探讨先合同义务的若干问题
  2. 不能履行的法律依据
  3. 担保合同的中止条件
  4. 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及解除合同
  5. 人间“蒸发”:借款人逃避还款责任
  6. 单务合同中当事人是否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
  7. 迟延履行期间被执行人财产清偿顺序的确定
合同履行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电商托管合同范本
  2. 项目设计制作委托合同范本
  3. 服装委托加工合同范本
  4. 互联网业务代理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