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11-01
根据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的规定,原有的《合同法》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届时与《民法典》相冲突的条款将失效,相关的司法解释也将同时失效,由新颁布的司法解释取而代之。
代理和委托在民事主体活动的名义上有所不同。代理是指被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同第三人独立进行民事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一种法律制度。代理人必须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代理行为。而委托合同则是一方委托他方处理一定事务,受托人可以以委托人的名义活动,也可以以自己的名义活动。
代理制度一般包括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三种类型。委托合同仅仅是产生委托代理关系的基础,与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无关。代理只是代理人在代理权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同第三人独立进行民事法律行为。而委托合同中的受托人办理委托人委托事务的行为可以是民事法律行为,也可以是有经济意义的行为(如整理账簿)和单纯的事实行为(如抄写文件)。
代理关系中的授予代理权行为属于单方行为,仅凭被代理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就发生了授权的效力,代理人因此取得代理权。代理授权关系的成立并不需要代理人作出承诺的意思表示。而委托合同则是一种诺成性合同,受托人必须作出承诺方可成立。
代理关系涉及代理人、被代理人(本人)和第三人(相对人)三方当事人。代理关系是存在于被代理人、代理人和第三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其法律效力及于这三方当事人。委托合同与代理关系不同,其法律约束力仅限于委托人和受托人,与第三人无关。
综上所述,从委托合同与代理关系的区别可以得出结论:委托与代理并非必然并存。代理关系的发生基于代理权,而代理权的授予可以基于委托、承揽、雇佣和合伙等法律关系进行,也可以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或通过指定而产生。因此,代理并非一定是以委托合同为基础。同时,委托合同也不一定含有代理权的授予。在委托处理有经济意义的行为或单纯的事实行为时,委托人没有必要授予受托人代理权。即使是委托处理民事法律行为,受托人完全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而不以委托人的名义处理委托事务。因此,委托人也可以选择不授予代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