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运输合同纠纷如何诉讼解决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纠纷 > 运输合同纠纷法律知识

航空运输合同纠纷如何诉讼解决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3-13

 
167843
合同纠纷的解决往往比较麻烦,因为会涉及到对于合同条款内容等以及实际进行的工作各方面的问题,通过诉讼解决这种问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处理方式。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诉讼管辖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8条规定,有权提起诉讼的人在提起诉讼时,其诉讼管辖遵从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的规定,而不考虑是违约之诉还是侵权之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是调整民用航空活动包括航空运输合同关系的基本法律,该法第一百三十一条明确规定:“有关航空运输中发生的损失的诉讼,不论其根据如何,只能依照本法规定的条件和赔偿责任限额提出。”在实践中,旅客因航班延误以消费者名义状告航空公司服务质量并要求赔偿,原告坚持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然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适用于一切消费者的普通法,并且是规定一般民事关系的,而《民用航空法》是仅适用于乘坐飞机的消费者,并且是规定航空运输这一特殊的民事关系的,因此是特别法。根据法律适用的原则,《民航法》优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民航运输中的法律纠纷具有专属的优先管辖权。

二、诉讼时效

《民航法》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航空运输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自民用航空器到达目的地点、应当到达目的地点或者运输终止之日起算。”这一规定是依据《民法通则》第141条规定和航空运输实践的需要和行业特点做出的,旅客或托运人、收货人及其他有权提起诉讼的人,应当在2年内提起诉讼,超过2年的,人民法院即不予保护。一般情况下,诉讼时效期间是自民用航空器到达目的地点之日起算;在民用航空器没有到达目的地点或无法确定是否到达目的地点(如发生延误)的情况下,自应当到达的目的地点之日起计算;在航空器发生事故被迫终止运输的情况下,自运输终止之日起计算。

三、诉讼方式选择

为便于有权提起诉讼的人及时方便提起诉讼,保障旅客、托运人或承运人及时获得充分赔偿,避免承运人间相互推诿,在以下情形下依法可选择诉讼方式:

1、连续运输

连续运输中,每个连续承运人只对因在其履行的运输区段发生的事件造成的旅客人身伤亡、货物或托运行李的毁灭、遗失、损坏以及旅客、货物或托运行李的延误承担责任。在旅客运输中,一般情况下每个承运人只对因本运输区段发生的事件(含延误事件)引起的各种损失承担责任,旅客或继承人也只能向发生该事件的运输区段的承运人提起诉讼。然而,如果运输合同明文约定由第一承运人对全程运输负责任,承运人还应对因其他运输区段发生的事件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旅客或其继承人可以向第一承运人提起诉讼。在货物运输中,托运人有权对第一承运人提起诉讼,收货人有权对最后承运人提起诉讼。在任何情况下,托运人和收货人均可以向发生毁灭、遗失、损坏或延误的运输区段的承运人提起诉讼。在托运行李的运输中,旅客既是托运人,又是收货人,因此旅客既可以向第一承运人起诉,也可以向最后承运人起诉,还可以向发生毁灭、遗失、损坏或延误的运输区段的承运人提起诉讼。

连续运输中的所有承运人,应当对旅客、托运人或收货人承担连带责任。一旦旅客、托运人或收货人向连续运输承运人中的某一承运人提起诉讼,无论损失是否因该承运人履行的运输区段的事件造成,该承运人均应如数赔偿,然后该承运人可以向负有连带责任的其他承运人提出追偿请求。承运人的受雇人、代理人在受雇、代理范围内行事的,有权援用赔偿责任限制的规定。

2、实际承运人和缔约承运人并存

有权提起诉讼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仅向实际承运人起诉或仅向缔约承运人起诉,同时旅客、托运人或收货人等既可以分别向实际承运人和缔约承运人起诉,也可以把实际承运人和缔约承运人一起作为共同被告起诉。当有权提起诉讼的人仅选择两者中的一方提起诉讼时,被诉一方可以要求未被起诉方参加应诉,也可以行使相互追偿权。虽然缔约承运人和实际承运人可能一起被作为共同被告提起诉讼,但实际上二者之间并不是共同被告,其承担的责任不是共同责任而是连带责任,即对外联合承担责任,对内各自承担各自责任。

为避免原告不当得利,原告就航空运输中的损失同时向承运人及其受雇人、代理人提起诉讼或单独向承运人提起诉讼,在承运人的受雇人、代理人在其受雇、代理范围内行事的前提下,原告所能获得的赔偿数额都是相同的,且该赔偿数额受责任限额约束。

四、诉讼标的

航空运输合同诉讼本质上是一种给付之诉,诉讼标的是原告根据航空运输合同法律关系要求被告履行给付一定数额赔偿金的民事义务。在实际中,承运人仅承担责任限额内的赔偿责任。旅客或托运人既可接受法定赔偿责任限额,也可与承运人书面约定高于法定赔偿限额的约定赔偿限额,且该约定赔偿限额必须登载在运输凭证上。

五、举证责任

根据我国《民航法》规定,承运人对旅客人身伤亡、行李或货物的毁灭、遗失、损坏承担严格责任,对旅客、行李或货物延误造成损失承担过失推定责任。在这两种责任制度下,推定承运人负赔偿责任,承运人负有举证责任。只有在个别情况下,原告才负有举证责任,比如:

1、未提出异议

旅客或收货人、托运人在承运人交付托运行李或货物时未提出异议,就被推定为托运行李或货物完好交付并与行李票或航空货运单相符。在向承运人行使索赔权时要负责举证灭失、损坏或延误在航空运输中。

2、故意或重大过失

当航空运输中的损失是由于承运人或其受雇人、代理人的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且受雇人、代理人是在承运人授权范围内行事,承运人将承担无限责任,此时对上述内容的存在或成立的举证责任则由原告承担。

3、欺诈行为

承运人为阻止旅客或收货人、托运人在规定期间内因托运行李或货物发生损失或延误提出书面抗议实施的欺诈行为。

六、索赔权利的异议前置

托运行李或货物发生损坏或延误时,旅客或收货人、托运人应当在发生损失或延误后立即向承运人提出异议,至迟应在以下期间内提出异议:

1、托运行李损失

最迟应当在实际收到托运行李之日起7日内提出。

2、货物损失

最迟应当在实际收到货物之日起14日内提出。

3、托运行李或货物延误

最迟应当在托运行李或货物交付旅客或收货人自由处置之日起21日内提出。

任何异议均应在上述期间内以书面形式提出,否则将会丧失索赔权。但是承运人有欺诈行为时除外。

七、承运人援引责任限额条款的例外

在国内航空运输中,承运人同意航空运输使用人不经其出具运输凭证而使用航空运输服务的,承运人无权援用《民航法》第一百二十八条有关赔偿责任限制的规定。在国际航空运输中,承运人同意航空运输使用人不经其出具运输凭证而使用航空运输服务的,或者在运输凭证上未依照《民航法》第一百一十条第(三)项的规定声明的,承运人无权援用《民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有关赔偿责任限制的规定。经证明,航空运输中的损失是由于承运人或者其受雇人、代理人的故意或者明知可能造成损失而轻率地作为或者不作为造成的,承运人无权援用《民航法》第一百二十八条、一百二十九条有关赔偿责任限制的规定。

延伸阅读
  1. 群体诉讼与我国代表人诉讼的比较研究(之二)
  2. 加盟合同纠纷诉讼需要多久
  3. 医疗过错律师费是多少诉讼费是多少
  4. 某公司诉保险公司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合同纠纷案
  5. 民间借贷属于什么部门管辖

合同纠纷热门知识

  1. 军人是否可以办理出境旅游
  2. 哪个部门制定旅游应急预案
  3. 抵押合同范本
  4. 租房电器坏了房东不管怎么办
  5. 买卖土地合同范本
  6. 用什么方法检测企业是否存在风险
  7. 半年房屋租赁怎么摊销
合同纠纷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购销合同纠纷起诉状范本
  2. 工程欠款纠纷起诉状范本
  3. 保证合同纠纷起诉状范本
  4. 借款(民事纠纷)合同起诉状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