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欺骗的买卖合同是否有效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效力 > 合同效力纠纷法律知识

被欺骗的买卖合同是否有效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11-20

 
167274
众所周知在,而在现实生活中,因合同产生的纠纷是比较多的,合同欺诈是产生纠纷的原因之一,那么,大家对被欺骗买卖合同效力是否有所了解?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细心整理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被欺骗的买卖合同的效力问题

一、欺诈行为导致合同无效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如果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该合同将被认定为无效。受害人有权申请撤销因欺诈行为订立的合同。具体情形如下:1.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从而损害国家利益;2. 一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3. 一方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 合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 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四条,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1. 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2. 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如果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合同。如果当事人请求变更,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不得撤销合同。

二、合同被撤销后的法律后果

当双方当事人根据合同法规定解决合同纠纷争议,仲裁裁定或人民法院判决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将产生以下法律后果:1. 财产返还:合同被依法裁定无效或被撤销后,双方当事人有权要求对方返还自己投入的财产。接受财产的一方有义务依法返还,要求返还的权利和应返还的义务是指双方应恢复合同履行前的状况,而不是指未履行合同的损失。2. 损失赔偿:合同被依法裁定无效或被撤销后,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所遭受的损失可以通过赔偿的方式加以补偿。赔偿损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负有返还义务的一方无法返还财产的情况下,通过赔偿损失的方式恢复合同履行前的原状;另一种是根据责任大小承担赔偿比例,赔偿双方所受的损失。3. 行政处罚:在合同无效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追缴财产和行政罚款等处罚。如果双方当事人订立合同出于恶意串通,以损害国家、集体、社会公共利益或第三人利益为目的,并因此获得非法所得,非法所得应依法追缴,并处以相应的行政处罚。如果情节严重,触犯刑律,还应追究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1. 案情
  2. 答辩状
  3. 按揭房屋买卖合同欺诈如何处理
  4. 长沙一小区塑胶湖,开发商是否存在欺骗
  5. 罗某的行为是民事欺诈还是合同诈骗

合同效力热门知识

  1. 被欺诈签订的合同的法律效力分析
  2. 合同法效力待定合同的认定
  3. 借款没成功冻结了合同生效吗
  4. 被迫离职通知书寄出就生效吗
  5. 合同只有公章没有法人签字有效吗
  6. 民法典规定的合同生效条件有哪些?
  7. 签协议必须盖合同章吗
合同效力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二手房买卖合同范本
  2. 天津市商品房买卖合同范本(官方范本)
  3. 二手房买卖合同范本(完整版)
  4. 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起诉状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