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10-27
根据我国《继承法》规定,配偶是被继承人的法定继承人之一。
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
兄弟姐妹也是被继承人的法定继承人之一。
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也享有被继承人的财产继承权。
根据我国《继承法》规定,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分为两个顺序。
第一顺序包括配偶、子女和父母。
第二顺序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此外,《继承法》第12条规定,如果丧偶的儿媳对公婆或丧偶的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的赡养义务,他们将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继承法确定上述继承顺序的依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继承人与被继承人的婚姻关系;
(2) 继承人与被继承人的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
(3) 近亲属间共同生活密切程度和继承人与被继承人生前之间的扶持关系的情况。
在两个继承顺序之间,第一顺序的继承人享有优先权,即被继承人死后,先由第一顺序的继承人继承财产。只有在没有第一顺序的继承人或者第一顺序的继承人全部放弃继承财产或被剥夺继承权的情况下,才会由第二顺序的继承人继承遗产。在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中,各继承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不论性别、年龄以及血亲、养亲或扶养关系的继承,他们均享有平等的继承权利,不得相互排斥。各继承人同时继承,除法律另有规定或继承人有约定外,应平等地分享遗产。排在前面的继承人不得多分遗产。
如果您对法定继承人的顺序还有其他疑问,请随时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