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欺骗赠与合同是否可以撤销
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24-11-11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财产赠与受赠人时签订的合同,而有些赠与合同是在受赠人欺骗的情况下签订的,那么受欺骗赠与合同可不可以撤销?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受欺骗赠与合同的撤销权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如果赠与人在受赠人欺骗的情况下签订赠与合同,该赠与合同是无效的,赠与人有权撤销合同。
可撤销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以下合同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1. 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2. 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如果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如果当事人请求变更,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合同。
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的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但是,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赠与合同的撤销限制
对于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应当加以限制,以维护公平、诚实信用原则以及社会道德。以下是对赠与的撤销限制的主要方面:
1. 已转移财产权利的限制
如果赠与的财产已经部分交付并转移了其权利,赠与人不得任意撤销赠与。任意撤销赠与仅限于未交付且未转移权利的部分,以保持赠与合同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稳定。
2. 经公证证明的限制
赠与合同经过公证证明后,赠与人不得任意撤销。公证部门的公证表明当事人的赠与意愿已经经过慎重考虑,因此赠与合同经过公证证明后,赠与人不能随意撤销。
3. 具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限制
具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无论以何种形式订立,无论是否经过公证,也不论赠与的财产是否已转移其权利,赠与人都不得任意撤销。社会公益性质的赠与主要指为救灾、扶贫、助学等目的或为资助公共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公共事业所进行的赠与。这类赠与的公益性质决定了赠与人不得随意撤销。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赠与中,当事人之间存在道德因素,如果允许赠与人任意撤销,则与道德原则不符。因此,这类赠与也不得由赠与人任意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