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5-08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录音遗嘱属于遗嘱的一种形式。录音遗嘱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是可以作为法律证据使用的。这些条件包括录音完整、录音是原始载体、录音清晰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二条的规定,调查人员在调查收集计算机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时,应要求被调查人提供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如果提供原始载体存在困难,可以提供复制件。调查人员在调查笔录中应说明复制件的来源和制作经过。
根据该规定,如果录音作为证据需要使用,原始录音载体是首选。如果无法提供原始载体,复制件也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但需要在调查笔录中详细说明其来源和制作经过。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八条的规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因此,如果录音是以违法手段获取的,无论录音内容是否符合其他条件,都不能作为法律证据使用。
根据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合法手段获取的录音可以作为证据提交法庭。然而,在现实中,当事人往往缺乏取证技巧,导致获得的录音证据力度不够。下面探讨一些与录音证据取证相关的技巧问题。
为了有利于诉讼,录音应该尽早进行。在初次交涉时进行录音,取证对象通常没有防备,一般不会歪曲事实,此时的录音价值最大。随着交涉的进行,对方可能会从有利于自身的角度叙述事实,或持有防备态度。
选择录音地点也非常重要,应尽量选择安静且不受干扰的地方,以获得较好的录音效果。
应选择体积小、易隐藏、录音时间长、音质高的设备。采访机、录音笔或带录音功能的MP3都可以使用,最好是可以进行复制的。另外,电话录音一般不如现场录音效果好。在谈话出现分歧时,如果是面对面谈话,即使出现争论,也能够继续进行。
在取证前,应准备好需要取证的事项和希望对方承认的事实。对谈话内容进行充分准备,包括事先考虑好需要提问的问题和对方可能的态度,以及如何引导对方表态等。是否需要提前约见对方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直接上门可能会获得“攻其不备”的效果,但也可能遇到意外情况,如被对方拒绝或其他原因导致谈话中断。
由于录音是秘密进行的,最重要的是不让取证对象察觉到你正在录音。因此,神态和语气都要自然,特别是对于认识的人,更需要注意。
(1)在谈话过程中,应明确时间、地点,并明确各方谈话者的身份和与谈论事实的关系。在交谈时,尽量使用全名称呼叫,以增强录音的关联性和可信度。
(2)注意与其他证据的内容相互印证,因为有其他证据佐证是录音证据被采信的条件。
(3)谈话内容不要涉及与案情无关的个人隐私或商业秘密,也不要采用要挟口吻,否则可能会被认定为不合法而不予采信。
(4)在谈话过程中,要着眼于事实的叙述、承认或否认,不要纠缠于法律责任的争论。
(5)控制谈话时间,只问到需要对方承认的事实即可。
在进行证据公证的地方,如果有必要,可以请公证机关公证录音过程,以确保录音证据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