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8-17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五条的规定,对于未按照婚姻法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需要进行区别对待。
对于在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情况,可以将其视作事实婚姻进行处理。
对于在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情况,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如果未补办结婚登记,则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同居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可以按照一般共有财产的处理方式进行。而同居期间由于共同生产、生活而形成的债权和债务,可以按照共同债权和债务的处理方式进行。
换言之,只有在同居期间双方共同经营所得或共同购置的财产才能被视为共有财产,而对于同居期间个人所得的工资、奖金和生产经营收益,或者一方因赠与、继承等方式获得的收入,一般仅归本人所有,同居对方无权主张共有关系。
即使被认定为同居期间共有财产,该部分财产也不一定需要平均分配。
夫妻共同财产在没有约定按份共有的情况下是典型的共同共有,是双方基于合法的婚姻关系及配偶身份产生的。因此,在分配时,一般遵循平均分配原则。
然而,同居关系不同于婚姻关系,不存在合法的配偶身份,类似于男女双方"合伙出资"共同生活。即使是共有财产,也不意味着享有共同所有的权利。因此,在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同居关系解除时,共有财产的分配不是简单的平均分配,而是根据双方出资额及同居期间所作贡献的公平合理原则进行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