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7 更新时间:2024-04-03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和律师等法律从业人员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人民陪审员的名额应不少于本院法官数的三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第五条规定,担任人民陪审员的公民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 必须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 年满二十八周岁;
(三) 遵纪守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
(四) 具备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一般情况下,担任人民陪审员应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第六条规定,以下人员不能担任人民陪审员:
(一)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
(二) 律师、公证员、仲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三) 其他因职务原因不适宜担任人民陪审员的人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第七条规定,以下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
(一) 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 被开除公职的;
(三) 被吊销律师、公证员执业证书的;
(四) 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
(五) 因受惩戒被免除人民陪审员职务的;
(六) 其他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可能影响司法公信的。
人民陪审员的工作职责包括:
- 审阅所陪审案件的材料;
- 参加案件调查;
- 参加合议庭开庭审理案件或案件的调解;
- 参加案件评议。
当人民陪审员遇到以下情形时,有权向院长或审判委员会提出意见和建议:
- 审判活动违反法定程序;
- 认为案件的事实认定或处理确有错误或者显失公正,但在合议庭未能解决;
- 审判人员未能依法履行职责;
- 审判人员有其他违法违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