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5-01-26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4条第3项的规定,对于行政违法拆迁的情况,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
请求国家赔偿的人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申请,或者在进行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赔偿请求。赔偿义务机关应当在两个月内决定是否赔偿。如果赔偿请求被拒绝,受害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对于这类案件,建议先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并同时提出赔偿请求。因为国家赔偿的前提是征收、征用、拆迁行为违法,所以应当先确认相关拆迁行为的违法性。确认拆迁行为的违法性是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请求的事项。同时,在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中,主要举证责任在被申请人(被告)身上。只要被申请人(被告)不能证明其拆迁行为合法,那么就可以认定为违法。显然,这更有利于受害人维权。
在涉及国家赔偿的拆迁案件中,赔偿请求人可以在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也可以在行政行为被确认违法后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义务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给予赔偿。如果超过期限不予赔偿,或者赔偿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赔偿请求人可以在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期间不计算在内。此请求实效适用关于时效中止的规定,即赔偿请求人在赔偿请求时效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时,时效会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赔偿请求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被拆迁人在遇到行政机关强拆时,既可以在针对行政机关强拆行为提起的行政诉讼中一并提出行政赔偿的请求,由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也可以首先确认行政机关的行政强拆行为违法,待法院判决确认其违法性后,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要求。赔偿义务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给予赔偿。如果超过期限不予赔偿,或者对赔偿数额有异议,可以在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