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拆迁协议后多久给钱
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4-04-19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房屋拆迁部门要与被拆迁人签订拆迁补偿协议的,对房屋拆迁补偿的相关问题进行约定,房屋要先补偿后拆迁,那么签了拆迁协议后什么时候给钱?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拆迁补偿协议的履行和效力
一、拆迁补偿协议的履行
根据我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房屋征收部门和被征收人在补偿方式、补偿金额、支付期限、产权调换房屋地点和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或者周转用房、停产停业损失、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上,可以通过订立补偿协议来确定。一旦补偿协议达成,当事人应当按照协议约定的义务进行履行。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协议约定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有权依法提起诉讼。
二、拆迁补偿协议的效力
拆迁补偿协议具有行政合同的实质特征,既包含行政性质,也具备民事契约的特点。行政特征表现在合同主体一方是行政主体,行政机关与被征收人的地位存在明显的不对等。契约特征则表现为土地征用合同仍然是一种合同,以行政主体和相对人的合意为前提。目前学界普遍认可的观点是,行政法和民法各自具有特殊性,不能随意援用民法规定,但如果行政法对特定问题未作特殊规定,且民法中存在一般的法理原则,则可以适用民法规定。在行政合同中援用民法规定时,主要应当考虑要约、承诺和合同效力等民法原则。为使行政合同具备效力,签订合同的主体必须具备相应的权限;合同必须是双方真实合意的结果;合同内容不能违反法律或公共利益。如果一方通过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该行政合同应当被认定为无效合同。欺诈导致行政合同无效的特点包括:欺诈一方具有欺诈的故意,目的是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从而进行合同行为;欺诈一方采取欺诈行为,包括虚构事实、歪曲真相和隐瞒真实情况;受欺诈一方因为欺诈行为而陷入错误认识,并基于这种错误认识进行了合同行为,即欺诈行为与受欺诈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