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有哪些法定程序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5-01-22
在当前社会中我国很多城市都还存在有一些棚户区,由于棚户区环境差、治安也不太好,我国政府已经下定决心对棚户区进行改造。那么,棚户区改造有哪些法定程序?对于这个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进行相应的解答,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以下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棚户区改造的法定程序
一、城市总体规划的制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涉及城市总体布局和发展规划的重大事项,需由国家权力机关即人大及人大常委会审批通过,方可具体实施。
二、土地使用权的转移
棚户区的土地使用权主体多样、权属性质复杂,根据国家土地管理法规,除划拨取得土地使用权外,其他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取得应采取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集体土地使用权必须在国家实施征收、征用后,方能转为可以改造实施的用地。
三、拆迁补偿合同的签订
拆迁补偿合同涉及到主体的确定、拆迁时间、补偿标准、价款支付、回迁条款、异议处理和争议解决等。拆迁补偿合同的谈判与签订是棚户区改造中一个既无法回避又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四、行政机关行政许可和行政裁决权的行使
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规程》的规定,城市房屋拆迁中的拆迁人应在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能实施拆迁。对拆迁双方当事人达不成补偿协议的,应由行政机关进行裁决。行政机关在棚户区改造中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权力行使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对改造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五、建设施工合同的签订与监督管理
在拆迁基础工作完成后,实施改造重建任务的开发商或建设单位,需要选择具有资质和实力的施工单位,以保证质量、进度及成本的控制。建设施工合同的签订与监督管理对改造工作能否达到要求、能否如期完成,对拆迁户居住环境的好坏和法律权益能否得到保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六、招投标程序的进行
根据相关规定,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土地取得、设计和施工均需采取法定的招投标程序进行,以保障整个改造工程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运行。招投标程序涉及招标文件的组织与设计、投标文件的准备、保证单位及银行保函的确定、共同账户的开立等一系列涉法问题。
棚户区改造的作用
1、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体现社会公平、公正
棚户区改造可以改善低收入家庭的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使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屋资产。针对收入不高、经济条件较差的低保户、特困户,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实施救助,确保这部分人群能够有房住,体现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2、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区落后面貌
棚户区改造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提升城市品位,改变城市落后面貌,使原来落后的城市面貌变为靓丽的风景。
3、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土地合理利用
棚户区改造可以盘活土地资源存量,提高出让收益、显化土地价值。同时,解决资金投入问题,使稀缺的土地资源得以再生和利用,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
4、增加社会就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棚户区改造能够拉动建筑业的发展,增加社会就业机会。结合棚户区改造,以土地置换为依托,可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