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3-12-30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的通知第73条的规定,侵犯商业秘密,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若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导致商业秘密权利人的损失金额超过五十万元,将构成重大损失。
若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所获得的违法所得金额超过五十万元,将构成重大损失。
若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导致商业秘密权利人破产,将构成重大损失。
若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导致其他情形下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将构成重大损失。
在实际操作中,计算重大损失的标准有以下几种:
根据该标准,可以以商业秘密权利人收入的减少额作为计算侵犯商业秘密造成的损失数额的标准。然而,这种方式在司法实践中较少运用,主要原因是基于市场竞争的不确定因素,产品销售量的减少并不完全是侵权行为造成的结果。即使侵权行为确实导致了产品销售量的减少,公诉机关往往难以证明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更无法确定减少的产品销售量的具体数额。
该标准成为判决书中认定“重大损失”的主要方式。在实践中,有以下几种方法来计算侵犯商业秘密违法所得额:
一是以被告人因犯罪所获得的利润来计算违法所得额。例如,被告人生产侵权产品75000套,每套侵权产品的单位毛利为8元/套,据此,法院认定被告人的实际非法获利额为75000乘以被告人的单位毛利率8元每套,总计人民币60万元。
二是以第三人的销售收入乘以同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来认定“重大损失”。例如,被告人将商业秘密透露给第三人使用,第三人据此获得了标的额达1500万元的合同。由于第三人的具体利润无法确定,法院可根据同行业该领域平均利润率为12%的专家评估意见,计算标的额1500万元乘以12%的平均利润率,总计180万元。
该标准主要以商业秘密的研发费用或许可使用费用作为参考来计算损失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