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24-09-07
财报附注的编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1. 直接使用会计账簿记录资料。例如,记录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固定资产的原价和累计折旧、应付职工薪酬的明细资料、应交税费的明细资料等。
2. 单独建立有关资产市场价格信息的备查簿,并进行连续、完整的记录。例如,记录短期投资的市场价格、存货的市场价格等。
3. 使用报表和账簿记录相结合编制。例如,编制利润分配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4. 根据需要使用相关合同或经营计划进行编制。例如,使用对外担保合同、未决诉讼和未决仲裁文书、发生严重亏损的持续经营计划、未来经营方案等。
在实际操作中,财务报表附注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编写:
1. 旁注:在财务报表的相关项目旁边,用括号加注说明。这是最简单的报表注释方法,与表内已披露的信息融为一体。例如,在应收票据项目旁加注“(其中3569元已向银行贴现)”。
2. 附表:为了使财务报表简明易懂,对主表重要项目的构成及增减变动原因与数额进行详细、具体的反映。附表的内容有些已直接包括在脚注之内,有些则附在报表和脚注之后,作为财务报表的一个单独组成部分。
3. 底注:在财务报表主表后用一定的文字和数字对那些不便列入财务报表内的有关信息进行补充说明。通常,报表附注指的就是报表底注。
目前,财务报表附注的编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信息披露不充分:许多企业对其主要投资人、关键管理人员及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的披露不够,甚至存在空白。
2. 附注内容滞后:对于或有事项、提供担保等需要及时公布的内容,有意延期披露。或者因为企业管理层与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当时未能正确理解附注应披露哪些内容而造成事后披露。
3. 信息陈述不实:对重要事项的说明,不少企业存在不实的陈述。
为解决以上问题,小企业应从制度入手,全方位、多层次进行治理,提高财务报表附注的编制质量。首先,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强化信息披露的监督体系。其次,财务报表附注的提供者应建立自身的内部监督机制。再其次,提高认识,认识到会计报表附注是一种工具,也是一个信息的载体。最后,提高财务人员编制水平。
在编制财务报表附注时,需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 注意附注编制的重点:要针对报表使用者进行编制。小企业的会计报表使用者主要是工商、税务、银行等主管部门,附注应适应这一特点,有针对性地披露会计信息。
2. 注意突出行业特点:报表附注的编制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区别对待,讲求实效。例如,投资公司、信用担保公司、典当行等要突出其借款、投资及让渡资产的特点,船务公司要突出其建造合同周期长的特点。
3. 注意提高会计人员水平:在附注信息披露的过程中,应考虑将各种要披露的信息以恰当的形式有效地组织起来,便于使用者理解和运用。这要求中小企业财务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实际业务处理能力,还要具备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水平。
4. 注意内外兼顾:财务报表附注既要使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能够获取企业全部重要信息,以帮助他们作出最佳的投资决策,又要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避免不利于企业竞争对手的信息泄露。因此,在编制附注过程中要兼顾内外因素,既充分又适当,不偏不倚。
5. 注意附注不能过于简单:过于简单会导致重要内容缺乏,可理解性差。有些小企业对外报送的财务报表附注内容过于简单粗糙,通常只是企业法定登记事项罗列和表内数据的简单罗列。这不利于报表使用者全面解读报表内容,甚至可能影响到经营决策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