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1-17
选择之债是指在债务人履行债务期间,其拥有权利选择其中一项债务进行偿还的情况。
根据大多数国家的民法,选择权可以归属于债权人、债务人或第三方。通常情况下,选择权属于债务人,除非法律或当事人另有规定。选择之债的选择权的归属,根据法律或当事人的约定进行确定。当法律无明确规定,当事人也未进行约定时,应当根据权衡债务人和债权人的利益以及保证债务顺利履行的原则,将选择权归属于债务人。
选择权的行使会导致债务成为简单债务,从而产生法律关系的变动。选择权是一种形成权,当选择权属于双方当事人时,它是非专属权,可以继承,也可以通过债权让与或债务承担转移给其他受让人。然而,当第三方拥有选择权时,原则上应由该第三方行使选择权,不得转移给他人。选择权与债权有附从关系,一般情况下不能与债权分离。
选择之债选择期限是指债务人在履行债务期间,有权选择其中一项债务进行偿还的时间范围。
当债权人或债务人行使选择权时,应通过意思表示向对方表明选择的内容和效力。意思表示达到相对人时,选择权生效,无需相对人的承诺。如果是第三方行使选择权,大多数国家的法律规定第三方应向债权人和债务人同时表示意思,但也有一些国家规定第三方只需向债权人或债务人中的一方表示意思即可(如日本)。如果第三方同时向债权人和债务人作出不同的意思表示,无论是同时还是先后到达,都不会产生选择的效力。
选择权的意思表示应符合民法关于意思表示的规定。当意思表示存在瑕疵时,如错误、欺诈、胁迫等,可能导致选择权无效或可变更、可撤销。选择权人进行选择的意思表示可以采用明示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默示的方式。一旦选择的意思表示被对方知晓,选择权生效,未经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同意,选择权人不得随意撤回或变更。对于债权人或债务人行使选择权的,其撤回或变更应征得对方的同意;对于第三方行使选择权的,其撤回或变更应同时征得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同意。
选择权是一种权利而非义务,因此选择权人并不必须行使选择权,对方当事人也无权强制选择权人行使选择权。然而,如果选择权人不行使选择权,会导致选择之债因无法确定支付而无法履行。因此,各国法律都规定选择权应在一定期限内行使,选择权人不在规定期限内行使选择权的,选择权归属于另一方当事人。
如果选择权的行使期限未确定,当清偿期限到来时,无选择权的当事人可以确定合理的期限催促选择权人行使选择权,如果选择权人在催告后仍未行使选择权,则选择权归催告方当事人。当第三方拥有选择权时,如果第三方无法或不愿意行使选择权,选择权归债务人。无法选择是指第三方因疾病、不在或其他障碍而无法进行选择;不愿选择是指第三方有能力进行选择但不愿意选择。当第三方不愿选择时,应将其意思表示对外表明,此时无需债权已到期,也无需当事人对第三方设定限期催告,债务人即享有选择权。
根据选择权人的选择,选择之债会成为简单债务,但不一定成为特定债务。如果所选定的给付物是以种类指示的,其履行仍需依据相关规定进行特定。选择的效力不仅适用于未来发生的情况,也适用于债务关系发生时。即使债权人拥有选择权,如果由于债务人应负责的原因导致无法支付,债权人仍有权选择已经无法支付的给付请求赔偿因无法支付而遭受的损失;债务人拥有选择权时,如果由于债权人应负责的原因导致无法支付,债务人仍有权选择已经无法支付的给付,从而免除其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