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3-29
涉外不当得利引发的法律冲突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在涉外不当得利的法律适用中,通常采用以下准据法:
大多数国家适用不当得利事实发生地法,例如1898年的《日本法例》第11条规定:“因……不当得利或不法行为而产生的债权的成立及效力,依其原因事实发生地法。”
根据1966年波兰《国际私法》第31条规定,如果当事人具有同一国籍且在该国有住所,涉外不当得利应适用他们的共同本国法。
根据1987年的《瑞士国际私法》规定,涉外不当得利的诉讼应首先适用支配不当得利法律关系的法律。例如,如果原合同关系中卖方已将货物交给买方,后来合同无效,买方是否应承担返还不当得利的义务,就应受原合同准据法的支配。
目前,我国尚无专门规定涉外不当得利的法律适用规则。根据我国《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第47条规定,涉外不当得利的法律适用原则如下:
对于我国《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第47条的规定,可以进行以下评价:
该规定填补了我国在涉外不当得利法律适用方面的空白,对完善我国法律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我国规定了涉外不当得利的法律选择顺序,首先考虑当事人的协议选择,其次考虑当事人的共同经常居所地,最后适用不当得利发生地法律。
我国的规定充分利用了意思自治因素,即当事人可以自行选择适用的法律,从而提高解决涉外不当得利纠纷的效率。
尽管意思自治因素的规定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例如对当事人协议选择的时间限定和方式等方面的规定不明确,但这种立法趋势体现了对个人利益保护的重视。
我国的法律适用规则未对涉及不动产的涉外不当得利进行单独规定,这需要进一步完善,以确保实体公平和法律的有效执行。
关于当事人无协议和共同经常居住地的情况下应适用的不当得利发生地法律,目前的规定还存在不明确之处,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操作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