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侵权构成要件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著作权法 > 著作权保护法律知识

版权侵权构成要件有哪些

点击数:37 更新时间:2024-06-30

 
142480

版权侵权构成要件

一、受保护的作品范围

根据著作权法规定,受到版权保护的作品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学作品,包括文字和语言表达的作品。

(2) 音乐作品,包括曲和词。

(3) 戏剧作品,包括配乐。

(4) 舞蹈和哑剧创作。

(5) 图画、雕刻、雕版等美术作品。

(6) 摄影作品和图片。

(7) 电影及其他视听作品。

(8) 地图、科技和建筑图形。

随着科技的发展,著作权保护的范围不断扩大,涵盖了各种形式的作品,甚至在某些国家还包括录音录像制品、广播电视节目和表演的邻接权。然而,著作权法的初衷是为了促进公众的文化进步,因此在扩大保护范围的同时,也必须对排除的客体作出详细规定。

二、著作权的排他性权利

随着受保护作品的扩大,著作权的权利种类也相应增加。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几项:

三、原告的著作权存在

在提起著作权侵权诉讼时,原告首先需要证明自己享有著作权。在我国,著作权取得不需要经过行政机关审查登记,而是采用“创作”主义,即作品一经创作完成,作者就拥有著作权。然而,在诉讼中,原告仍需证明其著作权的存在。除了上述受成文法保护的作品和权利范围外,原告还需证明:

(1) 作品具有原创性。著作权的取得要求与专利权不同,专利权要求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而著作权只要求具有原创性,即作品是通过个人努力和独立创作而非抄袭他人作品而完成的。

(2) 作品属于我国国民或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四、被告的侵权行为

被告必须证明对方存在侵权行为,即侵犯了著作权人受法律保护的特定权利,如复制、展览、表演、发行等。这些行为是客观的,较容易判断是否构成侵权。然而,对于“抄袭”,即在“观念”等方面不受保护的情况下,需要区分保护的对象是“观念”以外的“表现形式”。而抄袭并不仅限于字面上的雷同,判断侵权往往涉及主观的价值判断,缺乏客观标准。

五、合理使用原则不得作为被告的抗辩理由

著作权法以保护公共利益为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即使未经许可使用作品,被告仍可以“合理使用”为理由进行免责抗辩。各国法律明确规定了哪些行为属于合理使用。此外,对于判断是否属于合理使用,有以下明确标准:

(1) 使用的目的和性质,区分商业性使用和非营利性教育性目的。

(2) 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的性质。

(3) 使用的数量和实质在整个受保护作品中所占的比例。

(4) 使用对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经济市场价值的影响。

版权的构成要件

一、作品具有精神方面的内容

作品必须具有一定的思想或美学方面的精神内容。

二、作品通过一定的表达形式表达出来

作品不能仅停留在大脑中的构想,必须通过具体的表达方式在外部世界中显现出来。无论是保存下来的录音或书面形式,还是即兴演唱或演讲,都可以被视为作品。

三、作品具有独创性

作品必须是通过个人的智力劳动创作而成,不能是抄袭他人的作品。当代人创作作品往往会使用前人的作品或公共领域中的作品作为素材,这种创作方式下的作品,创作者仅对其独创的部分享有版权,这部分可以理解为独创的片段以及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

延伸阅读
  1. 员工与领导谈话的隐私权问题
  2. 窃听行为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3. 过错责任下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4. 名誉侵权是否构成
  5. 医疗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

著作权法热门知识

  1. 品牌托管的含义
  2. 软件登记申请须知
  3. 如何申请著录项目变更费用退款
  4. 委托合同
  5. 著作人身权的保护期中什么受时间限制
  6. 合作协议
  7. Google建立虚拟图书馆:信息记录的历史性一步
著作权法知识导航

知识产权解决方案

  1. 假冒注册商标纠纷
  2. 商标构成的要素
  3. 合作作品中的著作权
  4. 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人
  5. 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计算
  6. 著作权申请登记
  7. 著作权的诉讼时效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