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债权转让合同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哪些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1-22
为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优化金融机构的运营环境、国家于1999年起分别成立了信达、华融、东方、长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以账面价格收购了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资产。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不良债权后、按照国务院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置、或直接与原债务人协商清收、或以自己的名义起诉至人民法院、或通过拍卖、招标等方式将已归属于资产管理公司的债权向其他企业、个人进行转让。下面由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下转让中的法律问题。
不良债权的认定及转让合同效力
不良债权的本质特征及经济学上的概念根据经济学上的指标,对于不良债权的认定是通过一系列经济学上的指标来衡量确定的。经济学上的分析要素决定了不良债权的本质特征。因此,“不良债权”一词更主要地表达了一种经济学上的概念,而非法学上的概念。在法学理论中,只有“债权-物权”、“债权-债务”等相对的概念范畴,而没有“不良债权-优良债权”的划分。因此,对于不良债权转让合同效力的认定,仍需从债权转让的相关法理及规定来把握。
债权让与的方式及生效要件根据各国立法通例,债权让与可以因继承、遗嘱、遗赠、合同上地位的概括承受、连带债务人之间的求偿、保证、保险等情形引起。然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更多的债权让与是通过签订债权转让合同的方式来完成的。债权让与合同的生效要件包括:1)须存在有效债权;2)让与人与受让人就债权转让达成合意;3)让与的债权须具有可让与性;4)债权让与合同自通知债务人时始对债务人生效。
债权转让的限制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1)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2)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3)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对于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的债权,较易判断。只要法律未明文规定禁止或当事人未在合同中约定不得转让,即可认定其可转让。至于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的债权,法律未作进一步的明确规定。
不得转让的债权的性质理论界一般认为,以下几种性质的债权不得转让:1)基于个人信任关系而发生的债权,如雇佣、使用借贷、租赁等;2)以特定身份关系为基础的债权,如家庭成员之间的扶养请求权、因继承发生的遗产给付请求权;3)不作为债权;4)属于从权利的债权。
不良债权转让的效力综合以上所述,资产管理公司从银行受让的不良债权其本质仍属于普通的民商事债权。在高扬合同自由及私权自治理念的现代民法中,根据法不禁止即权利的私法理念,法院不应擅自设定法外障碍来否定不良债权转让的效力。因此,对于不良债权转让合同效力的认定,仍需依据债权转让的相关法理及规定来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