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让与的限制情况是什么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11-27
在现实生活中,作为债权人是可以将自己的债权进行转让。而此时转让又可以分为全部转让和部分转让。但不管是进行怎样的转让,除了要满足规定的转让条件外,另外还会受到一些限制。那到底债权转让有哪些限制?请跟随手心律师网小编在下文中进行具体了解。
债权让与的限制情况
1. 主体方面的限制
根据《合同法》第79条的规定,合同债权可以转让,而对于转让的主体并没有明确的限制。因此,可以理解为,无论债权人的性质和形式如何,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处置债权。
2. 客体方面的限制
合同债权的客体主要是行为,即债务人应履行的特定行为。虽然合同的客体可以是物、行为或智力成果,但是对于合同债权来说,主要是指债务人应履行的行为。不同的行为具有不同的特点,有些行为可以被取代或代替,而有些行为则不能。特别是与行为人的信誉、技能、能力密切相关的行为,如果由他人代为行使,必定会影响合同的目的。
3. 内容方面的限制
根据合同自由原则,当事人可以在订立合同时或订立合同后特别约定,禁止任何一方转让合同权利。只要此约定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和社会公共道德,就能产生法律效力。任何一方违反约定而转让合同权利,将构成违约行为。因此,如果合同中有特别约定不得转让的合同权利,是不允许进行转让的。
债权转让的前提
1. 必须有有效存在的债权
债权转让的基本前提是债权的有效存在。债权人只有在拥有有效的债权时才能进行转让,而且转让后不会改变债权的内容。
2. 被让与的债权须具有可让与性
根据《民法典》第545条的规定,债权人可以将债权的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有一些情形除外。这些情形包括: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以及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在《民法典》生效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79条的规定,以下三类债权不得转让: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的合同债权、按照当事人的约定不得转让的债权以及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债权。
3. 让与人与受让人须达成协议
债权的转让需要让与人和受让人达成协议,并且不能违反法律的相关规定。双方在转让债权时应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并确保转让行为的合法性。
4. 须通知债务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80条的规定,债权人在转让权利时,应当通知债务人。如果没有通知,转让行为对债务人不产生效力。转让通知应当送达对方当事人,以确保对方当事人了解转让人对合同权利义务的转让。转让通知一经送达,通常不得撤销,除非经受让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