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7-13
债权转让的前提是债权的有效存在。转让人不得以无效的债权或已经消灭的债权转让给他人,以保护受让人、国家和集体利益不受损害。如果债权转让无效导致受让人受损,转让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债权转让只是主体上的变更,不得改变债权的主要内容。如果发生债权的主要内容变更,将产生新的合同关系,而不属于债权转让。债权的主要内容包括种类、数量、标的物质规格、性质、期限、履行地和方式、结算方式、违约责任等。债权的非主要内容变更不会影响法律关系,但债权的种类、标的物质规格、性质等主要内容变更后,与原债权不再具备同一性。
债权转让是一种处分行为,必须符合民事行为的生效条件。转让人必须具备处分能力,即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双方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不得有虚假的意思表示。如果合同被撤销后,受让人已经接受债务人清偿债务,应返还原债权人不当得利。
根据债权的原则,某些合同是不可让渡的,其债权也不可转让。
第一种是基于个人信任关系而产生的债权、以特定身份关系为继承的债权、不作为的债权、因继承产生的遗产给付请求权。
第二种是从权利的债权,从权利随主权利的转移而转移,不允许将从权利和主权利分开单独转让。
第三种是根据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的债权。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禁止债权转让,但必须在债权尚未转让之前作出约定,否则转让有效。
第四种是根据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债权。
债权转让必须通知债务人。通知主义的原则保护了债权人的自由处分权利,同时保护了债务人不受债权转让的损害。
根据《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对于法律规定应由国家批准的合同,债权转让必须经过原批准机关的批准。一般合同的成立是当事人自愿原则,但对于法律规定应由国家批准的合同,未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的转让是无效的。
债权转让,也称为“债权让与”,是指在不改变合同内容的情况下,债权人通过与第三人订立合同将债权的全部或部分转移给第三人。债权全部让与给第三人时,第三人取代原债权人成为原合同关系的新债权人;债权部分让与给第三人时,第三人成为新的债权人加入原合同关系,与原债权人共同分享债权,并共享连带债权。
合同权利转让的效果是原合同主体的变更,包括两种情形:
⑴ 转让方退出原合同关系,由受让人代替其债权人地位。
⑵ 转让方不退出原合同关系,与受让方共同成为原合同的债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