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权的行使条件都有哪些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8-20
债权人选择行使撤销权是为了防止债务人的财产减少而导致债权最终不能实现,那么撤销权的概念是什么?撤销权的行使条件是什么?接下来让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
撤销权的行使条件
客观条件
撤销权的行使应具备客观条件,包括以下要素:
- 债务人有使自己的财产减少或负担增加的行为,如放弃到期债权、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等。
- 债务人的行为发生在债权成立之后,并已经发生法律效力。若在债权成立之前发生上述行为,债权尚不存在,因此不能认为该行为对债权造成损害。债务人的行为必须发生在债权有效成立之后,并且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如果债务人的行为未发生法律效力,或者根本不会发生法律效力(例如属于无效民事行为),债权人无需通过行使撤销权保全自己的债权,而可以请求法院宣告债务人的行为为无效民事行为。因此,债权人只能撤销债务人与第三人间的有效行为。
- 债务人的行为危害债权。债务人的行为危害债权是指债务人的行为会导致其作为债权担保的责任财产减少,从而使债权人的债权面临不能实现的危险。
撤销权的概念
撤销权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放弃对第三人的债权、无偿或以明显低价处分其财产而有害于债权人的债权时,可以申请法院撤销的权利。撤销权与代位权均为债的保全措施,其具有以下特点:
- 撤销权为实体法上的权利,但其与一般实体法上的权利不同,其不能直接向债务人或第三人行使,而只能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行使。
- 撤销权为形成权,其行使的目的在于撤销债务人所作出的对债权人不利的行为,以恢复债务人的财产状况。
- 撤销权为附属于债权的从权利,其不得与债权相分离,债权让与时,撤销权与债权一起转移。
主观条件
从当事人的主观因素来看,行使撤销权应具备以下条件:
- 如果债务人所实施的行为为无偿行为,即合同法第74条规定的放弃到期债权和无偿转让财产,不管债务人或受益人是否有恶意,债权人均可以申请撤销。
- 如果债务人的行为为有偿行为,则需要受让人具有恶意。受让人恶意是指受让人从债务人处获得利益时,已明知债务人的行为损害债权人的债权,而不考虑受让人是否具有侵害债权人的主观恶意。合同法第74条规定:“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这里的“受让人知道该情形”既包括受让人知道债务人转让的财产价格明显低于一般的市场价格,同时还包括受让人知道债务人的行为会对债权人的债权造成损害。如果受让人仅知道该财产转让的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而不知该出让人(即债务人)的行为会对债权人造成损害,不能认定受让人有恶意从而行使撤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