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12-26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执行终结的情况包括:
如果申请执行人自愿撤销申请,并且不违反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准予其撤回申请,并作出终结执行的裁定。
生效的法律文书是人民法院执行的依据,如果生效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执行程序也会随之终结。
如果被执行人已经去世,且没有可供执行的遗产,同时也没有义务由他人承担,则执行程序将终结。
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案件是基于特定人身关系而产生的人身权益案件。如果权利人去世,那么申请执行人的义务也随之不存在,因此执行程序应当终结。
这是执行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只适用于公民。如果被执行人因生活困难无法偿还借款,同时又没有收入来源且丧失劳动能力,执行程序将终结。
人民法院认为还有其他情形应当终结执行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这是一条弹性条款。
根据合同法第73条的规定,债权人可以行使代位权,也就是代替债务人行使债权。《合同法解释(一)》第11条进一步规定了提起代位权诉讼的条件,即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必须是合法的。
对于这个条件,实践中存在争议。有一种观点认为,只有经过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的债权才能被视为合法债权,才符合提起代位权诉讼的条件。而其他未经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的债权则不能被视为合法债权。另一种观点认为,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是否合法,是行使代位权的实质要件,应当在代位权诉讼中进行审查和确认。在当事人提起代位权诉讼时,只要能提供证明债权存在的一般证据,如合同、欠条等,法院就应当受理。
需要注意的是,代位权诉讼的提起条件与代位权的成立要件是不同的。代位权之诉属于民事诉讼,因此必须符合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的起诉条件。同时,代位权之诉还必须具备自身的特殊要件。根据《合同法解释(一)》第11条的规定,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 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
2. 债务人未能履行到期债权,给债权人造成损害;
3. 债务人的债权已到期;
4. 债务人的债权不是专属于债务人本人的债权。
根据《关于执行案件立案及结案工作的暂行规定》第二十四条规定,如果执行程序因为无可供执行的财产而在一定期间内无法继续进行,人民法院会作出终结执行程序的裁定。然而,如果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确实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并希望恢复执行,需要提交以下材料:
1. 原执行依据;
2. 终结执行的裁定书;
3. 重新执行的申请书;
4. 当事人的工商登记资料或自然人户籍资料、经常居住地等文件;
5. 能够证明被执行人确实有可供执行财产的证据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