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4-09-13
在双务合同中,当事人之间存在着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这种距离的表现是当事人约定一方先履行合同义务,另一方后履行合同义务。先履行抗辩权是指后履行方在先履行方未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虽然双务合同的当事人互负债务,但债务的履行是有先后顺序的,不是同时履行,而是一方在前,一方在后。先履行方未履行之前,后履行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如果先履行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后履行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需要注意的是,先履行抗辩权的主体并不是双方当事人,而是负有后履行义务的一方。负有先履行义务的一方不享有这种抗辩权。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67条的规定,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然而,该条文并未明确先履行抗辩权的性质,即是一种权利否定的抗辩还是拒绝履行合同义务的抗辩。仅从条文的字面意思来看,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该条规定了后履行方有权拒绝先履行方的履行要求。那么,所谓的“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至少可以有以下两种解释:一种是对方无请求权,因此可以拒绝其履行要求;另一种是自己享有拒绝履行义务的权利,因此可以拒绝其履行要求。我认为应当采用后一种解释。原因如下:
从整个合同法的内容来看,结合考察《合同法》第66、68、69条的规定,《合同法》第67条的规定属于双务合同抗辩权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既然属于抗辩权,那么应当以后一种解释为准。
该项抗辩属于“停止的抗辩”或“延期的抗辩”,而不是“否定的抗辩”或“永久的抗辩”。所谓的“停止”是指权利和义务处于暂停状态,而不是否定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存在。一旦合同相对人履行义务,行使抗辩权的一方也应当履行义务,因为“停止条件”已经实现。所谓的“延期”是指并非不履行义务,而是待日后相对方作出对待给付后才履行义务。抗辩权的效力足以表明双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存在。
在双务合同中,双方的义务虽然存在对价关系,但彼此义务的履行并不必然牵连。根据民法意思自治原则和自由处分原则,权利人可以放弃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当双务合同的一方未履行合同义务,而相对方抛弃抗辩而仍然履行合同义务,不能认为该项义务的履行缺乏法律依据,对方接受此项义务履行也不构成“不当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