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诉讼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处理 > 医疗事故处理程序法律知识

医疗诉讼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1-10

 
135283
发生医疗事故是我们都不想看见的,发生医疗事故有些人会选择诉讼来解决,医疗诉讼可以解决相关的矛盾,那么医疗诉讼有什么要注意的?就“医疗诉讼的注意事项有哪些”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知识,接下来一起去看看吧。

医疗事故及其分类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规范、护理规范,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根据严重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一级医疗事故是指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二级医疗事故是指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是指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四级医疗事故是指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

患者的权利

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自己的医疗记录,包括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遗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

需要封存的病历资料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需要封存的病历资料包括死亡病历讨论记录、疑难病历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

误诊的定义

误诊是指错误的诊断,包括未能诊断、错误诊断和漏诊。误诊并不一定都是医疗事故。

常见的医疗过失

在手术中常见的医疗过失包括:

1. 手术前准备不足

未进行必要的化验和检查,盲目进行手术。

2. 术前备皮不严格

导致术后伤口感染。

3. 输血准备不充分

手术中急需输血时措手不及,造成不良后果。

4. 划错手术部位

手术时划错手术部位。

5. 麻醉失败

手术前麻醉失败。

6. 未对患者进行详细内科检查

未排除手术禁忌症。

医疗过失责任程度与赔偿金额的关系

医疗过失责任程度指的是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比重,是医疗事故赔偿金额考虑的因素之一。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的规定,医疗过失责任程度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司法实践中通常参考法医学的“损伤参与度”分级标准来确定过错方的责任程度。

损伤参与度分级标准如下:

第一等级

死亡、后遗障碍完全是损伤所致,损伤参与度100%。

第二等级

死亡、后遗障碍是损伤和既往疾病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损伤是主要因素,损伤参与度75%。

第三等级

死亡、后遗障碍是损伤和疾病共同作用的结果,两者作用程度等同,损伤参与度50%。

第四等级

死亡、后遗障碍是损伤和疾病共同所致的结果,但疾病是主要因素,损伤参与度25%。

第五等级

死亡、后遗障碍完全是由于疾病导致的结果,损伤作用可以排除,损伤参与度为0%。

行政调解和赔偿协议的效力

医疗事故行政调解是指在卫生行政部门的主持下,根据自愿合法原则促使医疗机构和患者友好协商达成医疗事故赔偿的和解协议。行政调解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一方可以反悔。

医患双方达成的赔偿协议属于合同的一种,其效力适用合同法有关规定。

医疗纠纷诉讼的时效

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一年,从患者(患者死亡的,为患者近亲属)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是指客观上存在着知道的条件和可能,不管当事人是否已经知道,均推定为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伤害明显的,从受伤之日起计算,伤害当时未曾发现,后经检查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从伤势确诊之日起算。

患方起诉前的准备工作

如果患方委托律师代理诉讼,需要签订聘请律师合同和授权委托书,并交纳律师费。患方需要向律师或法院提交以下材料:

1. 患方身份及亲属关系证明

包括身份证复印件。如果患方死亡或不具有完全行为能力,则需要提供法定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的身份证及户口本。

2. 病历资料复印件

包括患者门诊病历、住院志或入院记录、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或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意见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出院(死亡)小结等。

3. 患者或患者家属的误工证明

如果患者有工作单位,需要提供单位出具的工资及缺勤证明。如果患者没有工作单位,需要居委会或村委会出具无业证明。

4. 相关费用单据、清单

如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交通费、伤残等级证明及残疾用具费、丧葬费、伤残或死亡的要提供患者实际抚养或赡养的无其他生活来源者的户籍证明。

5. 其他证据材料

如有关专家意见、证人证言、鉴定结论等。

医疗事故中患方需要注意收集的证据材料

1. 复制客观病历材料

尽早复制客观病历材料,并封存主观性病历材料。

2. 要求进行尸检

及时要求进行尸检,以查明患者的死因。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患者死亡的,医患双方不能确定死因或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患者家属应当摈弃封建迷信思想,及时要求尸检,以免因拖延尸检而影响死因判定。

3. 收集证人证言

注意收集证人证言。

4. 封存医疗事故相关实物

注意封存医疗事故相关的实物,如药品、器具、血液等。

延伸阅读
  1. 医疗事故索赔的程序与注意事项
  2. 医疗纠纷处理方法及医疗事故行政处理过程
  3. 医疗事故的赔偿方式
  4. 哪4种医疗纠纷法院不得受理
  5. 医疗过错责任纠纷的法律处理方式

医疗事故处理热门知识

  1. 乡镇卫生院医疗纠纷处理程序的法律术语及赔偿标准
  2. 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3. 医疗纠纷调解的公开性问题
  4. 医疗事故鉴定期限的规定
  5. 医疗纠纷处理:封存病历的重要性
  6. 医疗纠纷诉讼中的医疗事故鉴定程序
  7. 医疗纠纷时间是不是挺长的
医疗事故处理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