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罪的主体类型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责任 > 医疗事故刑事责任法律知识

医疗事故罪的主体类型

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7-03

 
134468
医疗事故罪的主体类型:

医生和护士的刑事责任

1、医生和护士的血液相关犯罪

根据法律第334条第二款的规定,医生和护士在医疗机构从事对病人救治、护理工作时,如果非法采集、供应血液,或者制作、供应血液制品,将构成犯罪并受到相应的定罪处罚。

2、个体行医者的要求

个体行医者是指符合国务院、卫生部相关规定的条件,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开业行医人员。个体行医者必须具备以下特征:(1) 具有一定的医疗技术。(2) 必须具备执业医师资格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3) 具备从事特定医疗活动的医疗条件。(4) 必须经过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注册批准。

3、医疗机构中的医疗管理和后勤服务人员

关于医疗机构中从事医疗管理和后勤服务的人员,刑法学界存在争议。一些人认为他们是医疗事故罪的主体,而另一些人则持相反观点。同时,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区别对待,部分人员可以成为医疗事故罪的主体。具体而言,只要与刑法不相冲突的医疗行政法规,可以作为认定医疗事故罪犯罪主体的依据;而与刑法发生冲突的则不能作为定罪的依据。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释义》的解释,医务人员是指依法取得执业资格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例如医师和护士等,他们必须在医疗机构执业。根据卫生部的规定,医疗事故罪中的“医务人员”范围仅包括卫生技术人员。这一规定与我国现行刑法相衔接,对以前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进行了修正,因此可以作为认定医疗事故罪犯罪主体的重要参考依据。基于此,我们可以认定医疗事故罪的犯罪主体是医疗机构中的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
延伸阅读
  1. 医疗事故医保报销违法吗
  2. 如何申请医疗事故行政调解
  3. 医疗事故行政责任
  4. 怎么判断是否属于医疗事故
  5.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的启动方式

医疗事故责任热门知识

  1. 行政法的特点
  2. 医疗机构应承担行政责任的情形
  3. 医疗过错的法律责任及相关法律法规
  4. 案情回顾
  5. 关于***诉陕西***医院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的医疗事故鉴定意见
  6. 医疗事故罪的刑事构成与量刑标准
  7. 行政处罚的分类
医疗事故责任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