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2-26
1. 行为主体要求
医疗事故的行为主体必须是经过考核和卫生行政机关批准或承认、取得相应资格的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后勤人员等与诊疗护理无关的人员不具备从事医疗护理的资格,因此不能成为医疗事故的行为主体。非法行医所造成的损害也不能构成医疗事故责任。2. 主观过失要求
医疗事故的行为主体必须存在诊疗护理的过失。过失行为分为疏忽大意和自信引起的过失。疏忽大意是指行为人未能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患者危害结果,并因此导致危害发生。自信引起的过失是指行为人虽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危害结果,但轻信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可以避免,结果导致判断和行为上的失误。行为人具有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抢夺病历资料行为、未尽到必要说明义务、违反医疗服务职业道德等情形时,应当认定为医疗过失行为。3. 违法性要求
医疗事故过失行为必须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义务。4. 时间要求
医疗事故必须发生在医疗活动中,即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造成的损害后果。在医疗活动之外的行为不应认定为医疗事故。5. 后果要求
医疗事故必须造成患者的人身损害,包括病员的死亡、残废和组织器官损害导致功能障碍等。只有达到这种程度的损害,才能认定为医疗事故。6. 相互关系要求
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必须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才能认定为医疗事故。医疗行为是导致患者人身损害发生的原因。在医疗事故责任中,因果关系的认定需要采用举证责任倒置的方法,即由医疗机构举证证明医疗行为与患者人身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举证责任倒置是指在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中,由医疗机构承担证明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以及医疗过程有无过错的举证责任。这与一般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相反,即由提出主张的一方承担举证责任。
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医疗服务具有专业性强、技术性高的特点,患方通常不具备相应的医疗知识,难以提供证据证明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中存在过失行为。2. 病历的控制和支配
病历通常由医师或医院控制和支配,患者难以接近或获取。即使卫生部对病历的保管与查阅作出规定,对患方也不利。3. 患者处于无法认知的状态
在一些情况下,如患者处于无意识状态、死亡等,对医疗行为有无过失不可能认知,更不可能举证。在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如下:
1. 受害人的举证责任
受害人应当就自己受损害的事实和接受过医疗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受损害的事实包括病员生命和健康的损害,接受医疗的事实可以通过挂号、交费等诊疗手续来证明。2. 医疗机构的举证责任
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证明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以及医疗过程有无过错的举证责任。医疗机构可以证明自己没有医疗过错的途径包括证明损害结果属于医疗意外、出现了难以预料的并发症以及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治疗等。在处理医疗事故的案件中,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的出现有助于解决医患纠纷问题,保护患者的知情权,维护法律公平公正的尊严与权威。医疗机构也应尊重患者的权益,同时患者也应遵守医院制度、配合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