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1-26
2011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规定了民事案件案由的确定原则,即应当根据当事人主张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来确定。根据该规定,法院原则上不能依职权改变案件的案由。然而,由于医疗服务合同纠纷和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等案件较为复杂,当事人在起诉时确定的案由可能存在不准确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法官应当向当事人释明,由原告选择案由。原告可以根据医院存在过错提起侵权之诉,也可以根据与医院存在医疗服务合同关系提起合同之诉。然而,侵权之诉和合同之诉在时效、举证责任、损害赔偿项目及计算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法官释明后,原告需要对案由进行选择,并要承担选择案由所带来的后果。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了举证责任的分担原则。对于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医疗机构在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的情况下,应当承担举证责任。然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医疗技术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即谁主张谁举证。因此,在举证责任的分担上,原告需要对四个构成要件承担举证责任。然而,在医疗纠纷中,由于医疗活动的特殊性以及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难以证明自己没有过错,不能对举证责任进行一刀切的处理。在原告不能充分举证证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有过错的情况下,法官应该运用举证责任缓冲规则,要求原告证明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可能具有过失,然后由医疗机构举证证明自己没有过失。
在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时,法官需要面对病历中的专业术语,对于没有医学专业知识背景的法官来说,很难准确判断。其中,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及患者的损害这两个要件不难判断,难的是判断诊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医务人员的过错。对于这两个要件,一般需要根据鉴定意见来确认。然而,在医疗纠纷中,不同的鉴定机构可能会作出不同甚至相反的鉴定意见,导致法官对鉴定意见应该进行严格审查,并全面、客观地对所有证据进行审核判断。此外,法官还需要到医院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详细询问。同时,原告也需要说明其认为医院存在过错的具体方面。
在2010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施行前,对于医疗事故和医院存在过错的案件,法院适用不同的法律进行赔偿的确定。然而,《侵权责任法》施行后,不再区分医疗事故与非医疗事故的赔偿项目和标准,统一适用该法规定的赔偿范围和标准。在具体适用时,应考虑实际赔偿数额与损害责任程度相适应的原则,而不能一概判决由被告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在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时,法院应该重视调解工作。然而,由于此类纠纷的后果严重,双方的矛盾较大,患者家属情绪激动,医院坚持没有责任。因此,法官需要认真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避免矛盾升级,甚至发生恶性事件。在一些案件中,如果法官能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分析病历并到医院了解情况,让原告感受到法官的认真负责,释明医院不可能包治百病的现实情况,以及损害与医疗技术水平和患者个体因素的联系,就可以促使双方坐到一起进行调解,最终达成满意的解决方案。当然,如果双方分歧较大,无法通过调解解决,法院可以委托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并在委托前告知风险并严格审查鉴定意见。对于委托鉴定的内容,应该包括医院诊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及过错程度。如果调解无法达成协议,法院可以依法判决,双方当事人均需服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