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医疗损害责任的主观要件是什么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10-31
医疗损害是指在对患者医治的过程中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人身损害,医疗损害有一定的构成要件,只要符合构成要件才能认定不医疗事故,那么一般医疗损害责任的主观要件是怎样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一、一般医疗损害责任的主观要件认定
1. 违法行为的广义理解
在医疗纠纷损害赔偿案件中,违法行为不仅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更重要的是违反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实际上,医务人员承担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大多是因为违反了规章制度或技术操作规程,而不是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法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作为是指行为人积极地实施了法律或规章制度禁止的行为。不作为是指行为人消极地不实施法律或规章制度要求实施的行为。不作为违法行为的构成前提是行为人负有法律所要求的某种特定义务,不履行这种义务即为违法。这种特定的义务可以是法律直接规定的,也可能是特定职务或业务所要求的,例如医生的职业决定他有抢救病人的义务,消极地不去抢救就是不作为的违法行为。在医疗纠纷中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要件中,与其他民事责任的行为要件不同之处在于,在技术事故的情况下,医生只要存在操作技术的失误,例如手术医生由于对脏器认识不清而误摘,即使医生完全按照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仍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二、医疗损害赔偿责任认定
1. 行为人必须是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
医疗纠纷赔偿的行为人必须是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如果非医疗机构或非医务人员对人造成损害,虽然可能构成损害赔偿,但并非医疗损害赔偿。例如非法行医给人造成损害的情况,只能按人身损害赔偿处理。医疗机构承担责任的范围除了医疗机构所属的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给患者造成损害外,还包括医疗机构聘请的外单位医师、专家、临时坐诊的医务人员或进修、实习等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给患者造成损害的情况,医疗机构不能以医务人员不是本单位人员推脱责任。医疗机构因医疗设备故障等原因给患者造成损害,医疗机构不能免责。
2. 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必须有过失
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必须存在过失。主要是指医院在监督和管理方面的注意义务和违反情况,以及医务人员在对患者症状的注意义务方面是否履行。医务人员的注意义务是明确规定医生应当对患者的症状予以注意。根据医学知识,在考虑药物效果及副作用等前提下确定治疗方法,在安全的条件下实施治疗阶段和医务护理过程,同时注意提供给患者的提示、告知义务等必要的医疗服务的职业道德规范。医疗过失行为是指违背了医疗水准和未尽到最高注意义务的医疗行为。具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违背了医疗水准的过失行为,例如错误诊断、开错药、不当手术等;另一种是给患者造成损害的过失行为,例如对患者推诿拒治、贻误治疗时机、对患者报告不予理睬、不按护理规范、不按时观察患者、不尽告知义务等。
3. 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况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33条和第49条规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况下,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