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确认裁定是否具有既判力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监察 > 行政监察主体法律知识

司法确认裁定是否具有既判力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5-02-17

 
125600

司法确认裁定书的法律效力及其影响

既判力的判断标准和正当性根据

根据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既判力具有一事不再理的“消极效力”和先决事项约束此后其他诉讼中法官判断的“积极效力”两个方面。目前,学界主要有四种观点来判断既判力的标准和正当性根据:民事诉讼制度性效力说、程序保障下的自我责任说、制度性效力与程序保障自我责任二元根据说以及国家审判权说。其中,主流观点倾向于第三种观点。

确定司法确认裁定书的既判力应考量的因素

确定司法确认裁定书的既判力及其程度,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 是否符合司法确认制度设立的根本目的;2. 司法确认制度中程序保障的程度,包括发现和查明事实的程序、当事人充分展开证据对质的程序以及程序是否严格遵循法律规定;3. 司法确认制度是否具备当事人自我责任的基础;4. 调解协议对司法确认的最终效果的影响程度。

司法确认裁定书的既判力应具有的特点

在考虑以上因素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司法确认裁定书应具有一事不再理的“消极效力”既判力。这是因为:1. 从人民调解协议的性质看,经过司法确认的人民调解协议具有合意的实质正当性基础和程序正当性基础,与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具有同质性;2. 从司法确认制度目的看,如果允许当事人就原纠纷另行起诉,将导致人民调解制度无效,并且浪费当事人的时间和精力,不符合司法确认制度简便、快捷解决纠纷的目的;3. 从程序的自我责任角度看,尽管司法确认程序的程序保障程度较低,但仍存在当事人自我责任的基础,即双方当事人的合意。

司法确认裁定书对后诉中法官判断的拘束力

对于司法确认裁定书是否对后诉中法官判断产生拘束力,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如下:1. 从程序上看,司法确认的程序保障程度较弱,无法完全确保确认的内容与纠纷的本来面目一致,过度强调合作而弱化对抗;2. 人民调解协议是双方让步的结果,与纠纷的真实情况可能存在不一致。综上所述,司法确认裁定书应具有一事不再理的“消极效力”既判力,但对后诉中法官的判断不产生拘束力。这样的安排既能保障司法确认制度的运行效果,又能兼顾纠纷的真实情况。
延伸阅读
  1. 诉前保全后多久可以判,法律暂无明文规定,但是人民法院是需要在法定的审理期限内完结的。
  2. 刑事附带民事裁定书格式
  3. 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程序
  4. 人民法院刑事裁定书样本的构成和要素
  5. 拖欠工资起诉程序及诉状要求

行政监察热门知识

  1. 被农民举报,村干部会直接下岗吗
  2. 恶意诉讼的法律特征
  3. 辱骂接警人员的处罚措施
  4. 检察院对看守所的监督内容
  5. 官员双规期间家里会被监视吗?
  6. 恶意催款电话的举报方法
  7.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严肃查处非法拘禁人大代表犯罪案件的紧急通知》
行政监察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