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3-28
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张某通过名义上的股权结构的变更达到改变无形资产注册资本的比例的目的,从而认定其存在虚报注册资本的犯罪故意。然而,公诉机关并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张某具有超过登记管理部门的能力认识到这种名义上的股权结构变更的目的,并且没有证实张某知道转款的目的是为了改变注册资本。在本案中,没有证据证明张某具有主观故意,因此无法证实其犯罪故意。
首先,张某并没有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其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因为他并没有与公司登记部门有任何接触。其次,张某也没有参与转款行为,他只是根据职责要求履行护送印章的义务,并没有权力干预转款行为。此外,验资机构明知转款产生的进帐单无法作为验资的依据,因此张某的行为并没有导致欺诈行为的发生。
公诉机关指控张某构成虚报注册资本罪,但却没有对发挥关键作用的刘某进行指控,这表明公诉机关认定刘某不构成犯罪。然而,公诉机关却认定张某等其他被告构成犯罪,这是自相矛盾的。因此,公诉机关的指控本身存在问题。
综上所述,被告人张某不具备虚报注册资本罪的主体资格,没有犯罪的主观故意,客观上没有实施虚报注册资本的犯罪行为。因此,建议法庭依法宣告被告人张某无罪,予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