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06-21
自诉案件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进行审查后,根据以下情形进行处理:
(一)犯罪事实清楚,有足够证据的案件,应当开庭审判;
(二)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如果自诉人无法提供补充证据,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者裁定驳回。
如果自诉人经两次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将按撤诉处理。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审判人员对证据有疑问,需要调查核实的,适用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的规定。
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与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但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三项规定的案件不适用调解。
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的期限,对于被告人被羁押的,适用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未被羁押的,应当在受理后六个月以内宣判。
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适用自诉的规定。
人民法院受理自诉案件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有适格的自诉人:在法律规定的自诉案件范围内,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被害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被害人无法告诉的情况下,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有明确的被告人和具体的诉讼请求:自诉案件的刑事诉讼程序由自诉人的起诉引起,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不介入。自诉人起诉时应明确指出被告人,并提出具体的起诉请求,包括指明控诉的罪名和要求追究被告人何种刑事责任。
(三)属于自诉案件范围: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三类案件以及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确定的具体自诉案件。
(四)被害人有证据证明:被害人提起刑事自诉必须有能够证明被告人犯有被指控的犯罪事实的证据。
(五)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自诉人应根据刑事诉讼法关于级别管辖和地区管辖的规定,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自诉。对于在我国港、澳、台居住的中国公民或者其住所地是在我国港、澳、台的自诉人和被告人,由犯罪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审判。港、澳、台同胞提起自诉时,应当出示港、澳、台居民身份证、回乡证或者其他能够证明本人身份的证明。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解释》,人民法院受理刑事诉讼法第170条第3项规定的自诉案件,还应当符合刑事诉讼法第86、145条的规定。刑事诉讼法第86条规定了对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材料的审查程序。刑事诉讼法第145条规定了对不起诉决定的送达和申诉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