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3-25
根据国际法和国内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应给予特殊、优先的保护。联合国大会在1989年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明确规定,无论是由公私社会福利机构、法院、行政当局还是立法机构执行的与儿童相关的行动,都应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首要考虑。此外,1990年联合国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也强调了提高儿童福利的高度优先性。因此,对未成年人的轻微刑事案件适用刑事和解是非常必要的。
根据我国新修订的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一规定体现了文明和人道主义的精神。根据实际情况,年逾七十的老年人的人身危险性大大降低,因此可以考虑适用刑事和解对其轻微刑事案件进行处理。
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案件不能适用刑事和解制度的原因有两方面。首先,国家工作人员拥有行使公权力的特殊身份,法律赋予他们行使公权力的同时也要求他们对国家的委托忠诚和诚信,以权谋私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其次,职务犯罪案件侵犯的是公共法益。刑事和解强调的是犯罪嫌疑人通过自身努力获得被害人的谅解,以免于起诉、逮捕和审判。然而,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案件中,被害人即社会公益和国家,并没有特定的授权主体和委托人。因此,在主体不明确的情况下,刑事和解无法进行操作。而且,一旦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案件放任刑事和解,将严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因此,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案件不宜适用刑事和解制度。
法律已经明确规定,对熟人之间的某些案件应予以从轻、减轻处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对于偷拿自己家的财物或者近亲属的财物,一般可以不按犯罪处理,对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处罚时也应与社会上作案的有所区别。根据这一精神,对熟人之间的案件适用刑事和解是合理的。熟人之间常常受到伦理、道德、情义等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调整这些因素来尽量减少或者不使用刑罚来控制、预防犯罪。这种社会效果有时甚至比使用刑罚换来的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