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和解依据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4-01
刑事案件如果是符合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当中规定的刑事和解的条件是可以适用刑事和解程序,那么,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是怎样的呢?刑事和解依据有哪些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将针对上述问题做出详细解答,希望能够解开大家的疑惑,接下来大家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和依据
一、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
根据刑事诉讼法,公诉案件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包括:
- 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的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注意必须是因民间纠纷引起,并且罪名限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宣告刑限于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
- 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注意排除了渎职犯罪和故意犯罪,并且宣告刑是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
-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能适用刑事和解程序。注意只要在五年内有故意犯罪,无论刑罚是有期徒刑还是拘役、管制或者单处附加刑,均不可适用刑事和解,这里的“五年内有故意犯罪”与刑罚规定的累犯是不同的。
二、刑事和解依据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七条和《刑事诉讼规则》第一百四十四条,符合以下条件的公诉案件可以适用刑事和解:
- 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 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和解协议书应当经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审查确认,并制作和解协议书。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建议人民检察院从宽处理,人民检察院可以建议人民法院从宽处罚。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根据《刑事诉讼解释》第四百九十六条至第五百零六条,人民法院在审判期间和解的案件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可以邀请人民调解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当事人亲友等参与促成双方当事人和解。被害人死亡的案件,其近亲属可以与被告人和解。被害人系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代为和解。被告人的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代为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