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罪是否可以和解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指南 > 刑事和解程序法律知识

故意伤害罪是否可以和解

点击数:40 更新时间:2024-12-12

 
123533
刑事和解决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项自制度,刑事和解是指刑事犯罪原嫌疑人和被害人协商好赔偿的问题,争取到被害人谅解,被害人不再追究嫌疑人责任的情形,那么故意伤害罪可以和解吗?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故意伤害罪是否可以和解

一、故意伤害罪的可和解性

在考虑刑事和解时,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首先,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较小,对被害人的伤害较轻;

其次,被害人自愿和解,不希望对犯罪者进行惩罚;

再次,和解应当得到公众的认可。

《刑事诉讼法》第277条规定,以下公诉案件中,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真诚悔罪,并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得到被害人谅解并达成和解意愿的情况下,双方当事人可以进行和解: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第四章和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被判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过失犯罪案件。

在五年内曾经故意犯罪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

根据第279条的规定,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二、故意伤害罪的刑法规定

根据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可以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如果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可以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可以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根据本法的其他规定,可以依照相应的规定进行处罚。

根据刑法第238条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可以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

如果非法拘禁致人重伤的,可以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可以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可以根据本法第234条和第232条的规定进行定罪处罚。

根据刑法第247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实施刑讯逼供或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可以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如果致人伤残、死亡的,可以根据本法第234条和第232条的规定从重处罚。

根据刑法第248条规定,监狱、拘留所、看守所等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对被监管人进行殴打或体罚虐待,情节严重的,可以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致人伤残、死亡的,可以根据本法第234条和第232条的规定从重处罚。如果监管人员指使被监管人殴打或体罚虐待其他被监管人的,可以根据前款的规定进行处罚。

根据刑法第289条规定,聚众打砸抢,致人伤残、死亡的,可以根据本法第234条和第232条的规定进行定罪处罚。如果毁坏或抢走公私财物的,除判令退赔外,对首要分子,可以根据本法第263条的规定进行定罪处罚。

根据刑法第292条第二款规定,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可以根据本法第234条和第232条的规定进行定罪处罚。

根据刑法第333条规定,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可以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以暴力、威胁方法强迫他人出卖血液的,可以被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对他人造成伤害的,可以根据本法第234条的规定进行定罪处罚。如果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可以根据前两款的规定进行处罚。如果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前三款罪的,可以根据前三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三、刑事和解的意义

(一)协商和解的意义

刑事和解通过鼓励社会多方力量参与解决刑事矛盾,特别是加害人和被害人的亲属以及其他受犯罪影响的人参与,促使双方在刑事矛盾面前协商、让步、节制,在相互磨合中化解矛盾,在公权力的框架下寻求一种各方都能接受的结果,恢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与秩序,实现国家公权力与个人刑事权利之间的和谐化以及当事人权利关系的和谐化。

(二)心理治疗的意义

刑事和解以加害人的真心悔罪和有罪答辩为前提,在检察官的主持下,使得被害人能够在一个平和的环境中告诉加害加害人,其犯罪行为对自己造成的身体、精神和经济的损害后果,并了解加害人犯罪时的动机,接受犯罪嫌疑人的道歉。在与加害人的讨论中,被害人能够充分描述感受和表达思想,随着其情感的渲泻,困扰已久的恐惧感和焦虑感会明显减轻。这一过程有助于治疗和恢复其被损害的心理,助于减轻被害人的焦虑与仇恨,解开心结,尽快恢复心理与情绪的稳定。实践证明,这样的心理治疗效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预防犯罪的意义

刑事和解使加害人通过和解对被害人进行实质补偿和悔过道歉,有利于维护加害人的尊严、颜面,更利于保护加害人的人权,并可避免犯罪人被投诸监狱而可能造成的“交叉感染”和重新犯罪等,从而有效地降低这部分加害人的再犯罪率。因此,刑事和解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法治教育的过程,对预防犯罪起着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刑事和解通过这种社会化的行刑方式,对犯罪人的再犯和对社会其他人员的犯罪预防都有良好的效果。

延伸阅读
  1. 最高院公布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案——故意伤害案
  2. 车险投保的注意事项和流程
  3. 一、放火罪的刑法规定
  4. 故意伤害罪致死是否可判死刑?
  5. 故意伤害罪的追诉时效

刑事诉讼指南热门知识

  1. 免于刑事起诉的法律程序
  2. 哪些罪符合附条件不起诉条件
  3. 暴力强拆犯罪行为的法律界定
  4. 精神病患者强制医疗制度的完善与问题解决
  5. 故意殴打他人致人轻伤的法律处理方式
  6. 公诉意见书:故意伤害罪
  7. 女人出轨可以让她净身出户吗
刑事诉讼指南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