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中止与诉讼终结
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5-01-09
关于诉讼,大家了解多少呢?诉讼中止大意就是延期审理,是针对开庭审理这一特殊的诉讼阶段,而诉讼中止则是针对整个审判程序而言,即在诉讼进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法定特殊原因,使诉讼程序无法继续进行时,法院裁定暂停诉讼程序,等特殊原因消失以后再行恢复诉讼程序的法律制度。那么诉讼中止与诉讼终结的内容是什么?下面就让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讲解。
民事诉讼中诉讼中止与诉讼终结的区别
在民事诉讼中,诉讼中止和诉讼终结是两种不同的法律制度,其区别主要在于诉讼过程的暂时停止和最终结束。
诉讼中止
诉讼中止是指在诉讼过程中,由于特殊情况发生而导致诉讼程序在中途停止的一种制度。根据法律规定,导致诉讼中止的情况包括:
- 原告死亡,需要等待近亲属表明是否参加诉讼。
- 原告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
- 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
- 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力的原因无法参加诉讼。
- 案件涉及法律适用问题,需要请示有权机关作出解释或确认。
- 案件的审判需要以相关民事、刑事或其他行政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相关案件尚未审结。
- 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
诉讼中止的法律效果是暂时停止本案的全部诉讼活动。
诉讼终结
诉讼终结是指导致诉讼最终结束的法定事由。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导致诉讼终结的情况包括:
- 原告死亡,没有近亲属或近亲属放弃诉讼权利。
- 原告丧失诉讼行为能力。
- 作为当事人一方的行政机关、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后,其权利义务的承受人放弃诉讼权利。
- 诉讼中止满90日后无人继续诉讼的特殊情况除外。
诉讼终结并不解决当事人之间的实体权益问题,而是人民法院以裁定的形式做出最终决定。诉讼终结的裁定可以是书面的或口头的,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得上诉或申请复议,法院也不得再受理同一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