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3-11-30
根据最高院的举证规则,法院在立案时通常会向原告发出一份举证告之书。在上海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时,举证期限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在立案后的七日内,二是在开庭前。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只需在开庭前提交证据即可。但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务必要按时交纳证据,否则可能会被对方律师抓住把柄,处于被动。
根据民诉法的规定,法院应在开庭三日前将传票送达双方当事人。然而,法院开庭的时间会影响双方庭外调解的进度和成功率,因此,提前了解法院的安排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如果对方提交了答辩状,您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得知并收到,以了解对方的心理动态。
虽然诉讼到达法院,但这并不意味着双方必定要在法庭上见面。将诉讼提交至法院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使双方认识到客观事实,认真审视自己的离婚要求,从而增加庭外和解的可能性。因此,在此期间与对方保持联系并就调解事宜进行协商仍然是必要的。
您必须确保携带所有诉讼材料,如身份证、答辩状和证据原件。法院通常要求当事人进行陈述,最好提前写好并在开庭时参考。由于原告和被告所处的角度不同,所准备的陈述材料也不同。作为原告,在陈述时应尽量清楚地描述夫妻感情破裂的表现,并提供相关例证。作为被告,应围绕夫妻感情尚可、未达到分手地步为中心,摆事实讲道理。切勿强调对方某一点陈述与事实不符,而应把握整体方向,避免被对方牵着鼻子走,陷入被动。
在辩论阶段,听对方陈述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不要因对方的不中听言辞而头脑发晕。对方说的错误之处应记下,然后继续听下去。在反驳时,要有条理地围绕自己的主张进行反驳。许多当事人在答辩时往往按对方的错误逐条纠正,将其作为辩论提纲,但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妥的。应该有自己的思路,不要顺着对方的安排走,以免陷入对方设下的陷阱。
判决书下来后,当事人往往会先看判决结果,或喜或悲。但对于判决书中的内容和法院判决的依据,往往少有当事人仔细研究和推敲。
判决书中有三个部分最为重要:
判决结果的基础是本院查明的事实,判决的依据是本院认为的理由。实际上,很难找到一份没有任何瑕疵的判决书,但仅有瑕疵并不意味着找到了上诉的理由。应该看法院判决所依据的关键事实是否真实、客观。一般情况下,一审判决一旦生效,除非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只存在一些细微问题的情况下,即使上诉,二审法院改判的可能性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