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4-08-07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外国人不能被委任担任被告人的辩护人,除非他是被告人的近亲属或者监护人,并经人民法院许可才能担当。
根据《刑事诉讼法解释》第三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审判案件过程中,应当充分保证被告人行使辩护权利。但是,被宣告缓刑和刑罚尚未执行完毕的人、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的现职人员、本院的人民陪审员、与本案审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以及外国人或者无国籍人等人员不得被委托担任辩护人。
然而,如果外国人或者无国籍人是被告人的近亲属或者监护人,并经被告人委托担任辩护人,人民法院可以准许其担任。
在刑事诉讼中,除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己行使辩护权利外,还可以由其他人协助行使,即辩护人行使。辩护人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或法院指定,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权利,依法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诉讼参与人。
辩护人制度的设立弥补了国家司法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权利保障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弥补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能力的缺陷。辩护人的存在促进了诉讼公正的实现,并在社会中发挥着示范功能,促进法制宣传教育。
在中国,辩护人的范围较广泛,可以包括律师、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等。但是,正在被执行刑罚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除外。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3条的规定,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在受理自诉案件之日起3日以内应当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公诉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自案件移送到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具体情况如下: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1条规定,开庭前10天被告人未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被告人可以委托辩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