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刑事后民事有合法律规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指南 > 审判制度法律知识

先刑事后民事有合法律规定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5-01-26

 
12244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现在的社会都是一个法制社会,我们很多的东西都是要经过了相应的规定,并且受相应的法律的约束,那么关于先刑事后民事有何法律规定,很多人都不清楚,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先刑后民原则在民事诉讼活动中的适用

先刑后民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活动中,一旦发现涉嫌刑事犯罪的情况,应当在侦查机关对涉嫌刑事犯罪的事实查清后,由法院先对刑事犯罪进行审理,再对涉及的民事责任进行审理,或者由法院在审理刑事犯罪的同时,附带审理民事责任部分。在此之前,不应当单独就其中的民事责任进行审理判决。

法律依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一条:同一公民、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因不同的法律事实,分别涉及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嫌疑的,经济纠纷案件和经济犯罪嫌疑案件应当分开审理。

第八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被害人对本《规定》第二条因单位犯罪行为造成经济损失的,对第四条、第五条第一款、第六条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被告人未能返还财物而遭受经济损失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受理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一并审理。被害人因其遭受经济损失也有权对单位另行提起民事诉讼。若被害人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第十条:人民法院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发现与本案有牵连,但与本案不是同一法律关系的经济犯罪嫌疑线索、材料,应将犯罪嫌疑线索、材料移送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查处,经济纠纷案件继续审理。

第十一条:人民法院作为经济纠纷受理的案件,经审理认为不属经济纠纷案件而有经济犯罪嫌疑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

第十二条:人民法院已立案审理的经济纠纷案件,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认为有经济犯罪嫌疑,并说明理由附有关材料函告受理该案的人民法院的,有关人民法院应当认真审查。经过审查,认为确有经济犯罪嫌疑的,应当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并书面通知当事人,退还案件受理费;如认为确属经济纠纷案件的,应当依法继续审理,并将结果函告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

延伸阅读
  1. 私人高利贷报警有用吗
  2. 私自拷贝、传播手机内容需承担法律责任
  3. 支付宝先用后付逾期了怎么办
  4. 景区安全事故责任的划分方式
  5. 管辖分类及其在法律中的应用

刑事诉讼指南热门知识

  1. 刑事强制医疗的解除权力
  2. 刑事诉讼中回避的处理办法
  3. 是否应建立“无因回避”制度
  4. 犯罪嫌疑人委托辩护人的数量限制
  5. 亭湖刑事犯罪辩护律师多少钱
  6. 探索刑事辩护律师的权益?
  7. 妨碍公务罪律师可以辩护吗?
刑事诉讼指南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