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8-14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第一审案件时应当进行公开审判。然而,对于涉及国家秘密或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得公开审理。对于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提出不公开审理的申请时,可以不公开审理。
对于不公开审理的案件,法院应当在庭审时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规定,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提前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八条规定,二审人民法院如果发现一审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违反了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的情形之一,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并将案件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这些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包括:
尽管随着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推进,法官在诉讼过程中的主动介入已经有所减少,但总体而言,人民法院在行使职权时仍然过于积极主动。法官在开庭审理之前过多地介入诉讼,通过调查收集证据和询问当事人,实际上已经开始了对案件的实质性审理,形成了评断意见,使得公开审理只是形式上的走过场。
即审案的不判案、的不审案。在审判委员会中,是法院的最高权力机构,大多数案件在经过审判委员会讨论后才能定案,合议庭必须执行。事实上,审判委员会在决定案情时,一般由主办人汇报案情,包括当事人争议的事实、双方的证据和理由、合议庭对证据和事实的认定、适用的法律和最终的处理意见。审判委员会的委员根据汇报的情况发表意见,最终根据多数意见形成决议。实际上,这是在未直接听证的情况下对案件进行了第二次审理。这种情况必然导致审理和判决的脱节,尤其是一些法院甚至由主管院长或庭长来定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