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回避制度面临的窘境与解析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指南 > 回避法律知识

当前我国回避制度面临的窘境与解析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11-21

 
122272
回避制度是现代诉讼的基本制度之一,它对保障司法公正与程序正义具有重大意义.但我国在实践操作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拟结合世界各国的规定,从回避的法理基础﹑回避的对象﹑回避的条件和效力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的回避制度加以分析和反省,并提出相应完善的建议。

我国回避制度的重要性未得到充分认识

回避制度的重要性

在我国,回避制度的重要性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回避制度是保障程序公正和司法正义的重要措施。司法公正是现代诉讼民主与司法文明的核心体现,因为诉讼制度或程序的永恒生命基础在于其公正性。公正在诉讼领域具有根本性意义,是法院存在所必不可少的司法程序的核心。法院作为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官则是这一防线的守门人。而实现正义不仅要有实质性成果,还要以公众可见的方式实现。因此,确保法官的公正对于促进诉讼公正具有重大意义。离开了微观和局部的公正,整个诉讼程序就无法实现整体上的公正。鉴于法官具有双重人格身份,一方面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力,对案件进行裁判;另一方面,又作为个人参与广泛的社会关系,与社会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人类是有感情作用的动物,难免会受到情感的影响。因此,法律特设回避制度,使法院职员在某些情况下不得执行职务,以确保审判的公平性。回避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客观公正地处理案件,防止先入为主和徇私舞弊。因此,回避制度是确保诉讼公正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制度。

回避制度与现代诉讼构造的关系

回避制度的设立与现代诉讼构造中的"三方组合"相关。这种构造强调法院在诉讼中的公正地位,即第三方不仅在情感上与冲突各方没有对抗,而且也不应受冲突者的利益关系所制约和影响。因此,第三方必须是中立的、公正的、排除偏见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正确的。因此,如何克服当前回避制度中的问题,充分发挥回避制度的作用,成为我们面临的课题。

我国关于回避对象的规定有待进一步落实

回避对象的定义

回避对象是指适用回避制度的人员范围。在世界各国,回避对象主要包括法官、陪审员、书记员和翻译人员等。我国的三大诉讼法中,关于回避对象的规定较为广泛。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以及刑事诉讼中的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在遇到法定情形时应当回避。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延伸阅读
  1. 建立规范执法回避制度,确保司法公正
  2. 公务员回避关系是怎样的
  3. 我国公务员回避的特点
  4. 公务员回避制度的规定
  5. 回避制度对司法警察的适用

刑事诉讼指南热门知识

  1. 免于刑事处罚与不起诉的区别是什么
  2. 签了刑事谅解书是否可以反悔
  3. 国家主席的豁免权体现在哪些方面
  4. 刑事附带民事调解时间
  5. 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是多少时间
  6. 刑事诉讼案件中公检法三大机关的职权有哪些
  7. 刑事转行政是什么意思
刑事诉讼指南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