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7-1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的规定,开庭审理时,审判长需要核对当事人的身份,并宣布案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相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回避是指人民法院中审判某一案件的审判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在与案件存在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有可能对案件正确处理产生影响时,退出该案的审理。
申请回避是诉讼当事人的一项诉讼权利。当事人对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等有权提出回避申请。
1. 审判和执行人员的回避理由: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诉讼中,如果发现审判人员(执行人员)具有以下情形之一,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1) 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有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姻亲关系的;
(2) 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3) 曾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勘验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4) 与本案的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关系的;
(5) 本人与本案当事人之间存在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2. 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的回避理由:
当事人有权在以下情况下,对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等以口头或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1) 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
(2) 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 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