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再审程序中当事人申请撤诉如何处理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审判阶段 > 刑事审判监督程序法律知识

民事再审程序中当事人申请撤诉如何处理

点击数:37 更新时间:2023-11-03

 
121771

再审程序中的当事人撤诉问题

一、撤诉的法理学基础

民事纠纷是涉及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公民、法人以及公民与法人之间的争议,属于私权范畴。当事人在将纠纷提交法院后,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争议或者撤回起诉来结束诉讼程序,这体现了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权利。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一审程序中,当事人可以撤回起诉,在二审程序中,当事人可以撤回上诉,法院应当在一般情况下准许当事人的撤诉申请。

二、再审程序中的撤诉问题

然而,我国民事诉讼法对于再审程序中是否允许当事人撤诉并没有明确规定。在实践中,不同法院存在不同的观点和做法。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持肯定态度,认为再审程序仍然是民事诉讼程序的一部分,应当贯彻执行当事人处分原则,只要当事人申请撤诉,法院应当准许;另一种观点是否定态度,认为再审程序旨在纠正错误的裁判,对当事人的撤诉申请不应准许。

三、当事人撤诉问题的平衡

在再审程序中是否允许当事人撤诉,涉及到当事人的处分权与法院的审判权之间的平衡问题。如果国家的民事审判权过分吞并了当事人的民事处分权,就会出现专制主义;如果当事人的处分权过分吞并了民事审判权,就会变成无政府主义。因此,应当建立一种平衡机制,重点在于防止国家权力侵害民事诉讼处分权。当事人与法院的关系是民事诉讼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如果不能尊重当事人的权利,就无法处理整个民事诉讼的基本关系。因此,解决当事人处分权与法官审判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实现法院的公正与效率至关重要。

四、撤诉问题的影响

当事人将民事争议诉讼至法院时,其行使处分权将受到审判权的制约。这必然引发当事人行使私权即处分权与法官行使公权即审判权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一方面,法院如果过于追求尊重当事人的处分权,容易导致当事人滥用诉权,包括撤回起诉、上诉以及在再审程序中申请撤诉等现象。这会直接影响诉讼程序的稳定性,降低诉讼效率,浪费司法资源。另一方面,过分强调法官的审判权将使法官拥有更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容易导致法官滥用审判权力,造成司法不公,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甚至使法官陷入枉法裁判,忽视当事人的处分权。这是一个危险信号,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和重视。

延伸阅读
  1. 二审中的补充证据
  2. 开庭审理后是否可以申诉?
  3. 民事诉讼一审程序
  4. 民事诉讼第二审的程序
  5. 检察院抗诉失败还有救吗

审判阶段热门知识

  1. 民事调解到期不给钱的处理方式
  2. 一审终审与两审终审的差异
  3. 再审申请的条件和程序
  4.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文书样式
  5. 如何启动民事再审程序
  6. 民事诉讼二审程序:重新解析和规范
  7. 现在二审起诉程序有哪些?
审判阶段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