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抗诉程序规定有哪些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4-11-16
刑事案件抗诉程序规定
一、抗诉的定义和方式
抗诉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和裁定提起的一种审判监督程序,以纠正判决和裁定中的错误。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规则》第406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可以提出抗诉的情形包括: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错误;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错误;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过程中存在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
二、抗诉的程序
一旦人民检察院决定提起抗诉,由审查起诉部门出庭支持抗诉。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发现下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或裁定错误时,可以直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或指令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的案件,应当将抗诉书副本报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
三、人民法院的处理方式
收到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刑事抗诉书后,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如果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应当退回人民检察院。如果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人)的住址无法找到,人民法院应当要求人民检察院协助查找;如果仍无法找到,应当退回人民检察院。如果抗诉书没有写明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人)的准确住址,人民法院应当要求人民检察院在7日内补充,如果补充后仍不明确或逾期不补,应当维持原判。如果抗诉书以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错误为由,但未附有新的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照片,人民检察院应当在7日内补充;如果补充后仍不完备或逾期不补,应当维持原判。
四、再审抗诉的特点
人民检察院提起的抗诉,也称为再审抗诉,是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审判活动实施法律监督的重要方式。人民法院根据再审抗诉重新审判的案件,不需要制作再审决定书。需要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的案件,应当在接受抗诉之日起1个月内作出决定。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法院决定重新审判的案件,在再审期间不停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
刑事案件的基本特点
一、刑事案件的定义
刑事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被控涉嫌侵犯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国家为了追究其刑事责任而进行立案侦察、审判并给予刑事制裁(如罚金、有期徒刑、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等)的案件。
二、刑事案件的特点
1. 外在表现为直接侵害形态:刑事案件通常涉及犯罪行为对社会关系的直接侵害,如盗窃、杀人等。2. 存在明显的犯罪现场:刑事案件往往在犯罪现场留下明显的痕迹和证据,有助于侦查和审判。3. 案件因果联系复杂多样:刑事案件的因果关系往往较为复杂,需要通过证据和逻辑推理进行推断和确认。4. 案件形成具有阶段性与突发性:刑事案件通常经历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等阶段,且往往以突发事件的形式出现。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的区别在于,刑事案件通常由国家刑事司法机关主动介入,而民事案件则遵循不告不理原则,即当事人不主动请求国家司法机关介入纠纷。刑事案件的目的是通过刑事制裁来制止和惩罚犯罪行为,保护社会秩序和人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