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11-02
死刑作为一种极其严酷和不可逆转的刑罚,一直受到严格的限制和控制。目前,全球已有109个国家废除了死刑,而我国坚持不废除死刑,但以从严控制、少杀、慎杀和防止错杀为政策。这一政策在实践中的体现不仅包括对死刑适用的实体法限制,还包括特别规定的程序法,即死刑复核程序。死刑复核程序是二审终审的例外,对于死刑案件,除了要经过第一审和第二审程序外,还必须经过死刑复核这一特别程序进行复查。死刑复核程序的核准权包括死刑立即执行的核准权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核准权。我国于1979年通过的第一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根据严格控制和慎用死刑的立法思想规定: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法核准。
1954年颁布的《人民法院组织法》第11条规定,死刑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核准。中级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对于死刑案件的终审判决和裁定,如果当事人不服,可以申请上一级人民法院复核。基层人民法院对于死刑案件的判决和中级人民法院对于死刑案件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当事人不上诉,不申请复核,应当报请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案件的复核和核准权由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共同行使,这在当时基层人民法院依法有权判处死刑的情况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才有核准权,要求是相当高的。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956年以后,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这种情况,1957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决定,今后凡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都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或核准。这样,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的核准权统一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不再拥有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核准权。
在1983年的“严打”中,为了从重从快打击犯罪分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修改《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最高法在必要时,可将“杀人、强奸、抢劫、爆炸以及其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判处死刑的案件”的复核权,授权省级高级人民法院行使。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毒品犯罪日益猖獗,为了应对禁毒斗争的需要,最高法又从1991年起,先后将贩毒案件的死刑复核权下放到广东、广西等6个省区高级人民法院。